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无机化学论文--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--第Ⅴ族非金属元素(氮族元素)及其化合物论文--磷P论文

掺杂单层黑磷和六方磷化硼的第一性原理研究

中文摘要第3-5页
英文摘要第5-6页
1 绪论第9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页
    1.2 二维层状材料的研究现状第9-11页
    1.3 黑磷的概述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黑磷的晶体结构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单层黑磷的制备方法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单层黑磷的应用前景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单层黑磷的改性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1.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目的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内容第15-16页
2 理论研究方法第16-27页
    2.1 第一性原理简介第16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绝热近似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单电子近似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密度泛函理论(DFT)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交换关联泛函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平面波和赝势第21-22页
    2.2 本论文所采用计算软件包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Vasp程序包简介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CALYPSO软件包第23-24页
    2.3 声子谱和分子动力学(MD)模拟概述第24-25页
    2.4 能带理论和态密度的概述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能带理论简介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总态密度和分态密度第26-27页
3 硅、硫、硼掺杂单层黑磷电子结构及性质研究第27-39页
    3.1 本征单层黑磷材料的结构及电子性质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单层黑磷的结构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计算方法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本征单层黑磷的电子性质第29-30页
    3.2 P_(1-x)Y_x掺杂体系的几何结构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结构稳定性第30-33页
    3.3 P_(1-x)Y_x体系的电子特性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P_(1-x)Y_x掺杂体系的能带结构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P_(35/36)Y_(1/36)掺杂体系的态密度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P_(35/36)Y_(1/36)体系的局域电荷密度图第36-37页
    3.4 P_(0.5)B_(0.5)体系的研究第37-38页
    3.5 小结第38-39页
4 单层六方磷化硼材料的理论研究第39-53页
    4.1 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计算模型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计算方法第41-42页
    4.2 结果与讨论第42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全局最优结构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结构稳定性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能带结构和态密度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电荷密度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力学性质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载流子迁移率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7 化学稳定性第50-52页
    4.3 小结第52-53页
5 总结与展望第53-55页
    5.1 总结第53-54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54-55页
致谢第55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63页
附录第63页
    A.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:第63页

论文共6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膦酸自组装分子(SAMs)在基于萘四酰亚二胺衍生物(NDIs)的n型有机薄膜晶体管(OTFTs)中的应用
下一篇:离子交换树脂法分离纯化赖氨酸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