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植物学论文--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--植物基因工程论文

玉米中ZmPIFs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

中文摘要第8-10页
Abstract第10-11页
1 前言第12-23页
    1.1 PIFs是一类转录因子第12页
    1.2 PIFs在光信号通路中的作用第12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PIFs蛋白的结构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phy调节PIF的含量和活性,而PIF又负反馈调节phyB的水平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PIFs和phy的相互拮抗影响幼苗生长的各个阶段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PIFs调控的转录网络在幼苗各个生长时期的作用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.1 PIFs在种子萌发时期的作用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.2 PIFs在幼苗形态建成中作用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.3 PIFs在遮阴环境下的作用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.4 PIFs在节律环境下的作用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PIFs靶基因的功能描述第18-19页
    1.3 PIFs对各路信号途径的综合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与激素信号途径的相互影响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1.1 PIFs在赤霉素信号转导中的作用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1.2 PIFs在油菜素内酯信号转导中的作用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1.3 PIFs在茉莉酸信号转导中的作用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1.4 PIFs在乙烯信号转导中的作用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1.5 PIFs诱导生长素的合成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1.6 PIFs在一氧化氮信号转导中的作用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PIFs的表达受生物钟信号的调控第21-22页
    1.4 PIFs在作物中的研究进展第22页
    1.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2-23页
2 材料与方法第23-36页
    2.1 实验材料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植物材料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植物材料培养与处理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菌株与载体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酶和各种生化试剂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PCR引物第24-26页
    2.2 实验方法第26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qRT-PCR分析玉米ZmPIFs基因家族的表达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对遮阴玉米RNA-seq中ZmPIFs基因表达量变化的分析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植物总RNA的提取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玉米ZmPIFs基因家族的克隆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拟南芥转化第29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6.1 目的条带的回收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6.2 目的条带与克隆载体的连接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6.3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6.4 转化和阳性克隆的筛选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6.5 碱裂解法提取大肠杆菌质粒DNA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6.6 双酶切法验证重组质粒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6.7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6.8 农杆菌GV3101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6.9 农杆菌浸泡法转化拟南芥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6.10 转基因拟南芥的PCR鉴定与抗性筛选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6.11 转基因拟南芥表型的鉴定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6.12 转基因拟南芥的淀粉染色分析第35-36页
3 结果与分析第36-51页
    3.1 玉米ZmPIFs基因家族成员的确定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玉米ZmPIFs基因家族成员的序列分析和结构域预测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玉米ZmPIFs基因家族成员氨基酸保守性分析和蛋白结构域预测第37-38页
    3.2 玉米ZmPIFs基因家族成员时空表达特异性的检测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玉米ZmPIFs基因家族成员在短日下的节律性表达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玉米ZmPIFs基因家族成员在玉米不同部位表达差异的检测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玉米ZmPIFs基因家族成员在玉米不同发育时期表达差异的检测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玉米ZmPIFs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对遮阴处理的响应第41-42页
    3.3 玉米ZmPIFs基因在拟南芥中的功能验证第42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玉米ZmPIFs基因家族成员的基因克隆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玉米ZmPIFs基因表达的可变剪切模式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bHLH44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下胚轴长度测定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bHLH44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子叶张开角度测定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bHLH44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向重力性测定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bHLH44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淀粉含量测定第49-51页
4 讨论第51-53页
5 结论第53-54页
参考文献第54-62页
致谢第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钙钛矿复合阴极材料的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究
下一篇:论突发性环境事件中政府应急责任之完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