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络中立帮助行为的刑法规制
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引言 | 第9-10页 |
一、网络中立帮助行为的基础理论 | 第10-17页 |
(一)中立帮助行为的渊源 | 第10页 |
(二)中立帮助行为的理解 | 第10-11页 |
1.中立帮助行为的涵义 | 第10-11页 |
2.中立帮助行为的要件 | 第11页 |
(三)网络中立帮助行为界定 | 第11-13页 |
1.网络中立帮助行为的概念 | 第11-12页 |
2.网络中立帮助行为的特征 | 第12-13页 |
(四)中立帮助行为可罚性的理论学说及评析 | 第13-17页 |
1.全面可处罚说 | 第13-14页 |
2.限制处罚说 | 第14-16页 |
3.国内客观说与折衷说 | 第16-17页 |
二、网络中立帮助行为的立法现状与问题 | 第17-19页 |
(一) 网络中立帮助行为之立法现状 | 第17-18页 |
(二)网络中立帮助行为立法存在的问题 | 第18-19页 |
1.有违罪刑法定原则 | 第18-19页 |
2.处罚范围过度扩张 | 第19页 |
三、网络中立帮助行为的司法实践 | 第19-23页 |
(一)国内司法现状 | 第19-21页 |
1.网剑行动 | 第19-20页 |
2.快播案件 | 第20-21页 |
(二)域外典型案例与评述 | 第21-23页 |
1.日本Winny软件案 | 第21-22页 |
2.台湾的ezPeer案和Kuro案 | 第22页 |
3.域外案例评析 | 第22-23页 |
四、网络中立帮助行为刑法规制的路径 | 第23-34页 |
(一)网络中立帮助行为成立帮助犯 | 第23-27页 |
1.主观关联性 | 第24-25页 |
2.客观关联性 | 第25-26页 |
3.全面性考察标准 | 第26-27页 |
(二)网络中立帮助行为成立不作为犯 | 第27-30页 |
1.作为之义务 | 第27-28页 |
2.作为的可能性 | 第28-29页 |
3.结果回避的可能性 | 第29页 |
4.不作为与作为的等价性 | 第29-30页 |
(三)网络中立帮助行为正犯化 | 第30-34页 |
1.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设置 | 第30-31页 |
2.明知的理解与认定 | 第31-33页 |
3.“犯罪”的理解与认定 | 第33-34页 |
结语 | 第34-3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5-37页 |
致谢 | 第37-3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