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诉讼法论文--刑事诉讼法论文

我国刑事诉讼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

中文摘要第3-4页
英文摘要第4-5页
1 引言第8-9页
2 我国刑事诉讼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概述第9-14页
    2.1 我国刑事诉讼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界定第9-10页
    2.2 建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价值取向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兼顾正当与效率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体现司法宽容精神第10-11页
    2.3 建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现实意义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探索多元化刑事诉讼程序机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分配有限的司法资源第12-14页
3 国外相关法律制度比较考察及借鉴第14-19页
    3.1 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第14-15页
    3.2 英国的被告人认罪制度第15-16页
    3.3 德国的刑事协商程序第16页
    3.4 法国的庭前认罪答辩程序第16-17页
    3.5 国外相关法律制度借鉴意义第17-19页
4 我国刑事诉讼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现状及不足第19-23页
    4.1 我国刑事诉讼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第19页
    4.2 我国刑事诉讼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不完善之处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案件适用范围过于宽泛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诉讼主体的地位不明确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被告人上诉权缺乏具体制度设计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缺乏完善的配套制度和监督机制第21-23页
5 完善我国刑事诉讼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建议第23-37页
    5.1 细化案件适用范围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明确适用主体资格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明确允许适用该程序的案件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明确限制适用该程序的案件第25-26页
    5.2 明晰各方诉讼参与主体的地位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专门机关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诉讼参与人第28-30页
    5.3 规定不同情形下被告人的上诉权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禁止被告人上诉的情形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允许被告人上诉的情形第30-31页
    5.4 完善配套制度和监督机制第31-3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完善制度建设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健全监督措施第34-37页
6 结语第37-38页
致谢第38-39页
参考文献第39-40页

论文共4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民事诉讼督促程序运行中的现实困境和对策问题研究
下一篇:有限公司章程自主约定条款效力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