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18页 |
1.1 甲壳动物神经肽类激素及蜕皮激素 | 第12-14页 |
1.1.1 高血糖激素 | 第12-13页 |
1.1.2 性腺抑制激素 | 第13页 |
1.1.3 大颚器抑制激素 | 第13页 |
1.1.4 蜕皮激素与蜕皮抑制激素 | 第13-14页 |
1.2 中华绒螯蟹眼柄视上神经节结构 | 第14-15页 |
1.3 单克隆抗体技术 | 第15-17页 |
1.3.1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发展历程 | 第15-16页 |
1.3.2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 | 第16页 |
1.3.3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4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中华绒螯蟹MIH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| 第18-28页 |
2.1 实验材料及试剂 | 第18-20页 |
2.1.1 实验材料 | 第18页 |
2.1.2 主要试剂及配方 | 第18-19页 |
2.1.3 主要实验仪器 | 第19-20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20-23页 |
2.2.1 中华绒螯蟹蜕皮抑制激素基因的获得 | 第20页 |
2.2.1.1 引物的设计 | 第20页 |
2.2.1.2 中华绒螯蟹MIH cDNA全长的提取 | 第20页 |
2.2.1.3 中华绒螯蟹MIH成熟区序列PCR克隆 | 第20页 |
2.2.2 中华绒螯蟹MIH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20-21页 |
2.2.2.1 目的基因与表达载体的双酶切 | 第20页 |
2.2.2.2 酶切产物的链接 | 第20-21页 |
2.2.3 目的基因的表达 | 第21页 |
2.2.3.1 转化 | 第21页 |
2.2.3.2 MIH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| 第21页 |
2.2.3.3 菌液PCR验证 | 第21页 |
2.2.4 MIH重组蛋白的大量表达和纯化 | 第21-23页 |
2.2.4.1 活化菌体 | 第21-22页 |
2.2.4.2 菌体的扩大培养 | 第22页 |
2.2.4.3 收菌 | 第22页 |
2.2.4.4 MIH重组蛋白的纯化 | 第22-23页 |
2.3 实验结果 | 第23-26页 |
2.3.1 中华绒螯蟹MIH成熟区基因序列的获取 | 第23页 |
2.3.2 目的基因与质粒pET-21b的双酶切 | 第23-24页 |
2.3.3 MIH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| 第24-25页 |
2.3.4 菌液PCR检测 | 第25-26页 |
2.3.5 MIH的大量表达 | 第26页 |
2.4 讨论 | 第26-28页 |
2.4.1 中华绒螯蟹MIH的原核表达 | 第26-27页 |
2.4.2 MIH重组蛋白的纯化 | 第27-28页 |
第3章 中华绒螯蟹MIH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| 第28-45页 |
3.1 实验材料及仪器 | 第28-29页 |
3.1.1 实验材料 | 第28页 |
3.1.2 主要实验试剂及配方 | 第28页 |
3.1.3 实验仪器及耗材 | 第28-29页 |
3.2 实验方法 | 第29-36页 |
3.2.1 小鼠免疫 | 第29-30页 |
3.2.2 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| 第30-31页 |
3.2.2.1 抗原最佳包被浓度的确定 | 第30页 |
3.2.2.2 酶标二抗最佳工作浓度的确定 | 第30-31页 |
3.2.3 小鼠抗血清效价检测 | 第31页 |
3.2.4 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| 第31-33页 |
3.2.4.1 饲养细胞的准备 | 第31-32页 |
3.2.4.2 骨髓瘤细胞的准备 | 第32页 |
3.2.4.3 小鼠脾细胞的制备 | 第32页 |
3.2.4.4 细胞融合 | 第32-33页 |
3.2.5 杂交瘤细胞的培养、筛选 | 第33-34页 |
3.2.5.1 杂交瘤细胞的培养 | 第33页 |
3.2.5.2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| 第33-34页 |
3.2.6 MIH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及纯化 | 第34-35页 |
3.2.6.1 MIH单抗的大量制备 | 第34页 |
3.2.6.2 单抗的纯化 | 第34-35页 |
3.2.6.3 单抗效价的检测 | 第35页 |
3.2.7 MIH单克隆抗体特性检测 | 第35-36页 |
3.3 实验结果 | 第36-42页 |
3.3.1 抗原最佳包被浓度的确定 | 第36-37页 |
3.3.2 酶标二抗最佳工作浓度的确定 | 第37-38页 |
3.3.3 小鼠抗血清效价检测 | 第38页 |
3.3.4 饲养细胞的制备 | 第38-39页 |
3.3.5 骨髓瘤细胞的制备 | 第39-40页 |
3.3.6 细胞融合及筛选 | 第40-42页 |
3.3.7 MIH单抗的大量制备及其效价检测 | 第42页 |
3.3.8 MIH单抗特性检测 | 第42页 |
3.4 讨论 | 第42-45页 |
3.4.1 小鼠免疫 | 第42-43页 |
3.4.2 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| 第43页 |
3.4.3 细胞融合 | 第43-44页 |
3.4.4 小鼠腹水诱生 | 第44-45页 |
第4章 蜕皮抑制激素在眼柄视上神经节中的表达特征 | 第45-51页 |
4.1 实验材料与试剂 | 第45-46页 |
4.1.1 实验材料 | 第45页 |
4.1.2 主要试剂及配方 | 第45页 |
4.1.3 实验仪器 | 第45-46页 |
4.2 实验方法 | 第46-47页 |
4.2.1 免疫荧光标本的制作 | 第46页 |
4.2.2 免疫荧光步骤 | 第46-47页 |
4.3 实验结果 | 第47-49页 |
4.3.1 眼柄视上神经节石蜡切片 | 第47页 |
4.3.2 MIH在眼柄视上神经节中的表达特征 | 第47-49页 |
4.4 讨论 | 第49-51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7页 |
致谢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