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1.1 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2.1 城市扩展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2 城市土地利用/覆被变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3 地形效应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3 论文内容及特色 | 第14-15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4页 |
1.3.2 论文特色 | 第14-15页 |
1.4 技术路线及论文结构 | 第15-17页 |
1.4.1 技术路线 | 第15页 |
1.4.2 论文结构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| 第17-26页 |
2.1 研究区概况 | 第17-19页 |
2.1.1 地理位置 | 第17页 |
2.1.2 地形地貌 | 第17-18页 |
2.1.3 气候特征 | 第18页 |
2.1.4 水系 | 第18-19页 |
2.1.5 社会经济情况 | 第19页 |
2.2 数据来源与处理 | 第19-23页 |
2.2.1 数据来源 | 第19-20页 |
2.2.2 数据处理 | 第20-21页 |
2.2.3 提取信息的修正 | 第21-23页 |
2.3 研究方法 | 第23-26页 |
2.3.1 建成区面积变化及变化率 | 第23页 |
2.3.2 地形因子对城市化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2.3.3 城市地貌类型划分 | 第24页 |
2.3.4 景观格局分析 | 第24-25页 |
2.3.5 土地利用斑块的变化模式 | 第25-26页 |
第三章 地貌类型划分 | 第26-40页 |
3.1 DEM的构建 | 第26-29页 |
3.1.1 DEM构建方法 | 第26页 |
3.1.2 研究区DEM的构建 | 第26-29页 |
3.2 单一地形因子获取 | 第29-31页 |
3.2.1 坡度因子的提取 | 第29-30页 |
3.2.2 地形起伏度因子的提取 | 第30-31页 |
3.3 地形综合指数的计算 | 第31-35页 |
3.4 城市地貌单元的划分 | 第35-38页 |
3.5 城市地貌单元的地形复杂度 | 第38-40页 |
第四章 城市扩展的时空特征分析 | 第40-47页 |
4.1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| 第40-41页 |
4.2 城市扩展斑块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时空特征分析 | 第41-44页 |
4.3 景观格局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时空特征分析 | 第44-47页 |
第五章 城市扩展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时空过程分析 | 第47-65页 |
5.1 城市扩展对高程限制的克服 | 第47-52页 |
5.2 城市扩展对坡度限制的克服 | 第52-56页 |
5.3 城市扩展对地形起伏度限制的克服 | 第56-60页 |
5.4 城市扩展在不同地形综合指数下的时空特征分析 | 第60-65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5-68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65-66页 |
6.2 不足及展望 | 第66-68页 |
附录 | 第68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7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7-78页 |
致谢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