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无线通信论文--移动通信论文

LTE-M系统下的数据采集技术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4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M2M技术研究现状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LTE-M优化算法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1.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第12-14页
第二章 LTE-M关键技术简介第14-28页
    2.1 M2M业务介绍第14-15页
    2.2 M2M业务特性第15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M2M应用范围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M2M业务类型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M2M业务特性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M2M业务建模第18-20页
    2.3 LTE-M网络终端采集技术第20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LTE-M网络终端节点概述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LTE-M网络数据采集技术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数据采集技术的分类第24-26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6-28页
第三章 自适应采集分段压缩上传模型第28-54页
    3.1 构建预测模型第29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典型预测模型简介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线性绝对误差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误差平均值比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预测模型实例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3.2 调整采样间隔时间窗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采样间隔窗概念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调整采样间隔窗大小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采样间隔窗调整规则第38-39页
    3.3 数据分段压缩上传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采样数据压缩算法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压缩算法实例分析第41-42页
    3.4 调整预测模型第42页
    3.5 仿真分析第4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系统架构设计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算法实现流程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算法性能分析第46-53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53-54页
第四章 基于特定因素的错峰上传第54-72页
    4.1 LTE-M系统错峰上传概述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错峰的基本概念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LTE-M系统网络现状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LTE-M系统中错峰上传的作用第55页
    4.2 基于特定因素的错峰延时上传算法第55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构造延迟影响度函数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层次分析法介绍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非线性多因素决策问题最优化模型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构建延迟影响度的偏好结构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模型求解方法与步骤第62-63页
    4.3 仿真分析第63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系统功能设计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算法实现流程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算法性能分析第65-70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70-72页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2-74页
    5.1 工作总结第72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72-74页
参考文献第74-78页
致谢第78页

论文共7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面向5G网络的资源分配技术研究及标准化
下一篇:TD-LTE无人机系统路径规划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