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7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5页 |
1.1 抗生素的危害、种类及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1.1 抗生素介绍 | 第11页 |
1.1.2 食品中抗生素的主要来源与危害 | 第11-13页 |
1.1.3 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手段 | 第13-14页 |
1.2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分类 | 第14-15页 |
1.3 核酸信号放大技术在电化学DNA传感器的应用 | 第15-21页 |
1.3.1 常见的核酸信号放大技术 | 第15-17页 |
1.3.2 基于核酸酶信号放大技术的电化学DNA传感器研究进展 | 第17-21页 |
1.4 核酸适配体的简介及其在电化学传感的应用 | 第21-23页 |
1.4.1 核酸适配体的特点及其功能 | 第21页 |
1.4.2 核酸适配体在检测领域中的应用 | 第21-22页 |
1.4.3 与抗生素特异性结合的核酸适配体研究进展 | 第22-23页 |
1.5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| 第23-25页 |
1.5.1 本文研究目的 | 第23页 |
1.5.2 本文主要内容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基于目标物诱导的核酸酶辅助循环放大策略耦合DNA酶超灵敏检测抗生素 | 第25-37页 |
2.1 前言 | 第25-27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27-29页 |
2.2.1 材料和试剂 | 第27页 |
2.2.2 仪器和测量 | 第27页 |
2.2.3 金电极处理和修饰 | 第27-28页 |
2.2.4 G四联体复合物的形成 | 第28页 |
2.2.5 核酸酶辅助循环反应 | 第28-29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29-36页 |
2.3.1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设计原理 | 第29-30页 |
2.3.2 电化学传感器的性质 | 第30-31页 |
2.3.3 实验条件的优化 | 第31-33页 |
2.3.4 生物传感器的分析性能 | 第33-35页 |
2.3.5 生物传感器的特异性 | 第35页 |
2.3.6 实际样品分析 | 第35-36页 |
2.4 结论 | 第36-37页 |
第三章 基于目标物诱导核酸酶辅助双重循环放大策略检测抗生素 | 第37-49页 |
3.1 前言 | 第37-38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38-40页 |
3.2.1 试剂和材料 | 第38页 |
3.2.2 外切酶Ⅲ辅助循环反应 | 第38-39页 |
3.2.3 金电极的处理与修饰 | 第39页 |
3.2.4 凝胶电泳分析 | 第39页 |
3.2.5 荧光测量 | 第39-40页 |
3.2.6 实际样品检测 | 第40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0-48页 |
3.3.1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设计原理 | 第40-41页 |
3.3.2 生物传感器的电化学特性 | 第41-42页 |
3.3.3 外切酶Ⅲ辅助循环反应的凝胶电泳表征 | 第42-43页 |
3.3.4 外切酶Ⅲ辅助循环反应的荧光光谱表征 | 第43-44页 |
3.3.5 实验条件的优化 | 第44-45页 |
3.3.6 传感器的性能研究 | 第45-46页 |
3.3.7 实际样品分析 | 第46-48页 |
3.4 结论 | 第48-49页 |
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49-51页 |
4.1 结论 | 第49页 |
4.2 展望 | 第49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1页 |
附录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