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1.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3 论文的组织结构 | 第12-14页 |
第二章 采集客户端背景知识介绍 | 第14-26页 |
2.1 入侵检测系统 | 第14-16页 |
2.1.1 事件产生器 | 第15页 |
2.1.2 事件分析器 | 第15-16页 |
2.1.3 响应单元 | 第16页 |
2.1.4 事件数据库 | 第16页 |
2.2 Libpcap简介 | 第16-19页 |
2.2.1 工作原理 | 第16-17页 |
2.2.2 抓包流程 | 第17-19页 |
2.3 PF_ring技术介绍 | 第19-20页 |
2.3.1 Libpcap缺陷 | 第19页 |
2.3.2 PF_RING | 第19-20页 |
2.4 Linux线程亲和性技术 | 第20-21页 |
2.4.1 处理器亲和性技术简介 | 第20页 |
2.4.2 CPU亲和性技术的使用场景 | 第20-21页 |
2.5 Lock-free算法 | 第21-23页 |
2.5.1 Lock-free算法的目的 | 第21-22页 |
2.5.2 Lock-free算法的实现 | 第22-23页 |
2.6 集群时间同步问题 | 第23页 |
2.6.1 集群时间同步的必要性 | 第23页 |
2.7 网络时间协议 | 第23-25页 |
2.8 MySQL数据库技术 | 第25-26页 |
第三章 数据包分布式采集客户端需求分析 | 第26-40页 |
3.1 数据包分布式采集客户端功能需求分析 | 第27-34页 |
3.1.1 采集任务配置功能需求 | 第28-30页 |
3.1.2 采集客户端启动需求分析 | 第30-32页 |
3.1.3 采集客户端停止功能需求分析 | 第32-33页 |
3.1.4 采集客户端重载配置文件功能需求分析 | 第33-34页 |
3.1.5 统计消息查询功能需求分析 | 第34页 |
3.2 采集客户端可靠性需求 | 第34-38页 |
3.2.1 客户端守护进程需求分析 | 第34-35页 |
3.2.2 节点服务器时间同步需求分析 | 第35-36页 |
3.2.3 日志功能需求分析 | 第36-38页 |
3.3 采集客户端性能需求分析 | 第38-40页 |
第四章 数据包分布式采集客户端的设计与具体实现 | 第40-69页 |
4.1 采集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| 第42-54页 |
4.1.1 采集线程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| 第42-44页 |
4.1.2 无锁环形缓冲区类的设计与实现 | 第44-49页 |
4.1.3 缓冲区性能数学分析 | 第49-51页 |
4.1.4 采集线程和任务线程的缓冲区通信协议设计 | 第51-53页 |
4.1.5 基于处理器亲和性的高效采集模式设计与实现 | 第53-54页 |
4.2 过滤匹配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| 第54-63页 |
4.2.1 规则解析流程 | 第55-59页 |
4.2.2 规则匹配子模块 | 第59页 |
4.2.3 处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| 第59-63页 |
4.3 日志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| 第63-65页 |
4.4 时间同步模块的设计 | 第65-66页 |
4.5 控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| 第66-69页 |
第五章 数据包分布式采集器客户端的测试 | 第69-80页 |
5.1 测试环境 | 第69-70页 |
5.2 测试方法与测试结果 | 第70-80页 |
5.2.1 单元测试 | 第71页 |
5.2.2 白盒测试 | 第71-72页 |
5.2.3 黑盒测试 | 第72-73页 |
5.2.4 集成测试 | 第73-76页 |
5.2.5 缓冲区性能测试 | 第76-77页 |
5.2.6 多任务并行采集能力测试 | 第77页 |
5.2.7 可靠性测试 | 第77-80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80-82页 |
6.1 全文总结 | 第80-81页 |
6.2 工作展望 | 第81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4页 |
致谢 | 第84-86页 |
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