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6-34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6-20页 |
1.1.1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发展 | 第16-18页 |
1.1.2 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发展 | 第18-20页 |
1.2 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成型技术 | 第20-27页 |
1.2.1 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料的浸渍工艺 | 第20-21页 |
1.2.2 熔融浸渍工艺制备预浸料的浸渍模具 | 第21-26页 |
1.2.3 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成型技术 | 第26-27页 |
1.3 相关理论研究进展 | 第27-30页 |
1.3.1 纤维断裂理论研究进展 | 第27-28页 |
1.3.2 熔融浸渍理论研究进展 | 第28-30页 |
1.4 复合材料的增韧改性研究 | 第30-31页 |
1.4.1 PA66的增韧改性研究 | 第30页 |
1.4.2 纤维增强PA66复合材料的增韧改性研究 | 第30-31页 |
1.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| 第31-34页 |
1.5.1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| 第31-32页 |
1.5.2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32-34页 |
第二章 熔融预浸过程理论模型的建立 | 第34-50页 |
2.1 引言 | 第34页 |
2.2 纤维断裂模型 | 第34-40页 |
2.2.1 模型建立 | 第34-36页 |
2.2.2 模型讨论 | 第36-40页 |
2.3 浸渍模型 | 第40-48页 |
2.3.1 模型建立 | 第40-42页 |
2.3.2 模型讨论 | 第42-48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48-50页 |
第三章 理论模型的实验验证及优化 | 第50-74页 |
3.1 引言 | 第50页 |
3.2 实验方法和条件 | 第50-52页 |
3.2.1 实验材料和设备 | 第50-51页 |
3.2.2 实验工艺流程 | 第51页 |
3.2.3 测试与表征 | 第51-52页 |
3.3 模型中相关参数的测定 | 第52-54页 |
3.3.1 纤维加工形态参数 | 第53-54页 |
3.3.2 楔形区结构参数 | 第54页 |
3.4 模型验证 | 第54-58页 |
3.4.1 纤维断裂模型实验验证 | 第55-57页 |
3.4.2 浸渍模型实验验证 | 第57-58页 |
3.5 模拟实验 | 第58-67页 |
3.5.1 针对模具结构的模拟实验设计 | 第59页 |
3.5.2 拟合模型分析 | 第59-62页 |
3.5.3 模具圆角半径的影响 | 第62页 |
3.5.4 接触区高度差的影响 | 第62-63页 |
3.5.5 模具弯曲角度的影响 | 第63-64页 |
3.5.6 接触区数目的影响 | 第64-66页 |
3.5.7 模具结构参数优化 | 第66-67页 |
3.6 工艺优化实验 | 第67-71页 |
3.6.1 针对工艺参数的实验设计 | 第67-68页 |
3.6.2 拟合模型分析 | 第68-70页 |
3.6.3 实验参数优化 | 第70-71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71-74页 |
第四章 设计计算程序的开发 | 第74-82页 |
4.1 引言 | 第74页 |
4.2 程序建立 | 第74-80页 |
4.2.1 程序设计思路 | 第74-75页 |
4.2.2 计算方程的确定 | 第75-78页 |
4.2.3 输入参数的确定 | 第78-79页 |
4.2.4 界面设计 | 第79-80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80-82页 |
第五章 PA66/GF长纤维增强材料的增韧改性研究 | 第82-90页 |
5.1 引言 | 第82页 |
5.2 实验方法和条件 | 第82-84页 |
5.2.1 实验材料和设备 | 第82-83页 |
5.2.2 实验工艺流程 | 第83页 |
5.2.3 测试与表征 | 第83-84页 |
5.3 实验结果讨论 | 第84-89页 |
5.3.1 增韧剂对复合材料熔融预浸过程的影响 | 第84-86页 |
5.3.2 增韧剂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86-88页 |
5.3.3 增韧剂对复合材料界面形貌的影响 | 第88-89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89-90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90-92页 |
6.1 全文总结 | 第90-91页 |
6.2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| 第91-9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2-96页 |
致谢 | 第96-98页 |
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98-100页 |
作者和导师简介 | 第100-101页 |
附件 | 第101-10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