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麦论文--小麦论文

夜间补光对小麦抽穗后生长发育的影响

致谢第4-8页
摘要第8-10页
1 文献综述第10-15页
    1.1 光在植物生产中的作用第10页
    1.2 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0页
    1.3 光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0-11页
    1.4 光照时间变化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光照时间变化对种子萌发及植物休眠的影响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光照时间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光照时间变化对植物发育的影响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光照时间变化对植物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第14-15页
2 引言第15-16页
3 材料与方法第16-19页
    3.1 试验基本情况第16页
    3.2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叶面积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旗叶叶绿素含量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旗叶净光合速率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小麦旗叶光反应曲线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叶绿素荧光参数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旗叶IAA、GA3、ABA和ZR含量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小麦干物质及贡献率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8 小麦灌浆期籽粒取样和灌浆模型关键特征参数的计算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9 籽粒总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0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第18页
    3.3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18-19页
4 结果与分析第19-33页
    4.1 夜间补光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第19页
    4.2 夜间补光对小麦开花后干物质积累和运转的影响第19-20页
    4.3 夜间补光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小麦籽粒灌浆的数学模型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小麦籽粒灌浆动态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籽粒灌浆参数分析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籽粒灌浆前、中、后期灌浆特征参数第22-24页
    4.4 夜间补光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第24页
    4.5 夜间补光对小麦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ZR含量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IAA含量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GA3含量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ABA含量第25-26页
    4.6 夜间补光对小麦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第26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小麦叶面积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小麦叶绿素含量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 小麦叶片光合速率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4.6.4 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的光响应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6.5 小麦旗叶气孔导度的光响应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6.6 小麦旗叶胞间CO2的光响应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4.6.7 小麦叶片蒸腾速率的光响应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6.8 小麦叶片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6.9 小麦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第31-33页
5 讨论与结论第33-38页
    5.1 讨论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夜间补光对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夜间补光对小麦对干物质积累和运转的影响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夜间补光对小麦籽粒灌浆的影响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夜间补光对小麦对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夜间补光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第35-37页
    5.2 结论第37-38页
参考文献第38-46页
ABSTRACT第46-48页

论文共4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小麦/玉米双高产配套技术研究
下一篇:河南省小麦—玉米基于沙柱的旱涝调控技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