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2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7-8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8-10页 |
1.2.1 配电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 | 第8-9页 |
1.2.2 配电自动化终端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1.3 本文主要工作 | 第10-12页 |
第二章 智能控制终端结构及功能 | 第12-16页 |
2.1 终端总体结构及功能 | 第12-13页 |
2.2 数据采集与存储层功能设计 | 第13-14页 |
2.3 故障处理层功能设计 | 第14-15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15-16页 |
第三章 智能控制终端保护控制策略 | 第16-29页 |
3.1 比率制动特性的纵差保护 | 第16-20页 |
3.2 改进的纵差保护 | 第20-24页 |
3.3 涌流与短路电流的鉴别 | 第24-2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四章 差动保护自适应整定 | 第29-52页 |
4.1 DG和负荷对纵差保护的影响 | 第29-32页 |
4.2 聚类场景分析法 | 第32-36页 |
4.2.1 K-means聚类分析 | 第32-34页 |
4.2.2 粒子群聚类分析 | 第34-36页 |
4.3 主动配电网的负荷预测 | 第36-38页 |
4.4 主动配电网DG出力预测 | 第38-44页 |
4.5 穷举法 | 第44-45页 |
4.6 基于场景分析和穷举法的差动保护自适应整定 | 第45-51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五章 主动配电网智能控制终端故障定位测距与故障选相 | 第52-62页 |
5.1 故障测距方法 | 第52页 |
5.2 智能控制终端故障定位测距模块 | 第52-55页 |
5.3 故障选相方法 | 第55-56页 |
5.4 判据阻抗突变量选相法 | 第56-61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六章 仿真验证 | 第62-70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0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7页 |
附录 | 第77-78页 |
A.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7页 |
B.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77-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