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药学论文--药理学论文

基于结构预测药物口服吸收/肝清除及生物利用度

中文摘要第12-14页
ABSTRACT第14-16页
缩略语表第17-19页
前言第19-33页
    1 立题依据与研究背景第19-20页
    2 基于结构的QSPR预测方法第20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 QSAR/QSPR简介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1 QSAR/QSPR的原理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2 QSAR/QSPR的特点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 QSAR/QSPR方法的主要步骤第22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 数据的获得和整理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 结构参数的计算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3 变量子集的选择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4 预测模型的建立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5 预测模型的评价第27-29页
    3 本论文研究内容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 基于结构预测药物的口服吸收分数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 基于结构预测药物的肝清除率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 基于吸收和清除参数预测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第29-30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30-33页
第一章 基于结构预测药物的口服吸收分数第33-50页
    1 研究背景第33-35页
    2 数据和方法第35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1 数据收集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 变量筛选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 模型建立及评价第35-40页
    3 结果和讨论第40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1 变量筛选结果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 定量结构-口服吸收分数关系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 QSPR模型分类结果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4 与文献模型的比较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5 对药物口服吸收分数QSPR模型有重要贡献的参数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6 模型局限性第46-47页
    4 小结第47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47-50页
第二章 基于结构预测药物的人体肝清除率第50-65页
    1 研究背景第50-51页
    2 数据和方法第51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1 数据收集及结构参数计算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2.2 变量筛选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2.3 模型建立及评价第51-55页
    3 结果和讨论第55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1 定量结构-肝清除率关系第55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2 QSPR模型和体外人肝细胞模型的对比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3 对药物肝清除率QSPR模型有重要贡献的结构参数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3.4 模型局限性第61-62页
    4 小结第62-63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63-65页
第三章 基于结构的药物大鼠体内肝清除率的预测及实验验证第65-88页
    1 研究背景第65页
    2 基于结构预测药物的大鼠体内肝清除率第65-71页
        2.1 模型建立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2.2 结果和讨论第65-7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 定量结构-大鼠肝清除率关系第65-7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 药物大鼠体内和人体内肝清除率QSPR预测模型的对比第70-71页
    3 新化合物大鼠体内血药浓度的测定第71-80页
        3.1 材料与仪器第71-7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1 材料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2 仪器第71-76页
        3.2 动物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3.3 实验方法和结果第76-8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1 新化合物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2 给药方案和样品采集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3 药浓度测定结果第79-80页
    4 新化合物尿排泄份数的测定第80-85页
        4.1 材料和仪器第80页
        4.2 动物第80页
        4.3 实验方法和结果第80-8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1 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第80-8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2 给药方法和样品采集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3 尿样测定结果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4.4 讨论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1 色谱条件的优化第8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2 样品处理条件的优化第84-85页
    5 药物大鼠体内肝清除率预测模型的实验验证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1 化合物肝清除率实测值的计算第85页
        5.2 化合物肝清除率预测值的计算第85-86页
    6 结论第86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86-88页
第四章 基于结构预测药物的肝微粒体及肝细胞非特异性结合第88-110页
    1 研究背景第88-90页
    2 定量结构-药物肝微粒体非特异性结合关系第90-100页
        2.1 数据和方法第90页
        2.2 模型建立及评价第90-95页
        2.3 结果和讨论第95-10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 定量结构-log((1-fu_(mic))/fu_(mic))关系第95-9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 QSPR模型与文献两种模型的对比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 酸碱中性药物预测效果的对比分析第97-9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4 对fu_(mic)的QSPR预测模型有重要贡献的结构参数第99-10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5 fu_(mic)-QSPR预测模型的应用第100页
    3 定量结构-药物肝细胞非特异性结合关系第100-106页
        3.1 数据和方法第100-103页
        3.2 结果和讨论第103-10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 定量结构-log((1-fu_(hep))/fu_(hep))关系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 QSPR模型与文献报道两种模型的分析第104-10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 对fu_(hep)的QSPR预测模型有重要贡献的结构参数第106页
    4 药物肝微粒体非特异性结合与肝细胞非特异性结合的关系第106-107页
    5 小结第107-108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108-110页
第五章 基于吸收和肝清除参数预测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第110-124页
    1 研究背景第110-111页
    2 数据和方法第111页
        2.1 数据及参数收集第111页
        2.2 变量筛选第111页
        2.3 模型建立及评价第111页
    3 结果和讨论第111-1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 定量结构-口服生物利用度关系第111-118页
        3.2 模型分类结果第118-120页
        3.3 对口服生物利用度QSPR模型有重要贡献的参数第120-122页
        3.4 展望第122页
    4 小结第122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122-124页
全文结论第124-125页
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25-126页
致谢第126-127页
作者简介及发表文章第127-160页

论文共1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生物分配胶束色谱及其用于评价药物膜转运
下一篇:苹果酸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在药剂学中的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