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8页 |
1.1.1 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3页 |
1.1.2 6Sigma 质量管理综述 | 第13-18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8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定义阶段 | 第19-28页 |
2.1 明确用户需求及CTQ(关键质量特性) | 第19-22页 |
2.1.1 明确项目VOC(顾客声音) | 第19-20页 |
2.1.2 将VOC 转换成为CTQ | 第20-21页 |
2.1.3 确定项目Y 值 | 第21-22页 |
2.2 确定计划目标 | 第22-24页 |
2.2.1 问题陈述 | 第22-23页 |
2.2.2 目标陈述 | 第23-24页 |
2.3 确定高层次流程图(SIPOC) | 第24页 |
2.4 团队组成及相应职责 | 第24-25页 |
2.5 项目进展计划及风险应对 | 第25-26页 |
2.5.1 项目进展计划 | 第25页 |
2.5.2 项目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| 第25-26页 |
2.6 劣质成本分析 | 第26-28页 |
第三章 测量阶段 | 第28-37页 |
3.1 测量系统分析 | 第28-31页 |
3.1.1 从流程角度分析 | 第28-29页 |
3.1.2 从操作者角度分析 | 第29-31页 |
3.2 过程能力分析 | 第31-32页 |
3.3 寻找潜在因素 | 第32-37页 |
3.3.1 过程流程图 | 第32页 |
3.3.2 项目的FMEA(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) | 第32-37页 |
第四章 分析阶段 | 第37-43页 |
4.1 申诉图表分析 | 第37-39页 |
4.2 P 系统设备故障图表分析 | 第39-43页 |
第五章 改进阶段 | 第43-55页 |
5.1 提出改进方案 | 第43页 |
5.2 确定改进策略 | 第43-48页 |
5.2.1 基本解决方案设想 | 第43-44页 |
5.2.2 可供选择的改进方案(对应于各关键的影响因素) | 第44-45页 |
5.2.3 具体改进措施 | 第45-48页 |
5.3 主要工作及所需资源及改进工作实施情况 | 第48-55页 |
第六章 控制阶段 | 第55-58页 |
6.1 确定控制计划 | 第55-56页 |
6.1.1 可控因子一——漫游处理模块(SECST) | 第55页 |
6.1.2 可控因子二——漫游处理模块(SEFS) | 第55-56页 |
6.2 持续改进计划 | 第56-58页 |
第七章 利用TRIZ 原理的进一步探索 | 第58-62页 |
7.1 改进后的新问题 | 第58-59页 |
7.2 利用TRIZ 原理的探索 | 第59-62页 |
第八章 总结 | 第62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