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4页 |
引言 | 第10页 |
1.1 嵌入式系统简介 | 第10-11页 |
1.2 嵌入式处理器 | 第11-17页 |
1.2.1 微处理器的发展历程 | 第11-12页 |
1.2.2 微处理器的现状—嵌入式系统设计即将进入软核时代 | 第12-16页 |
1.2.3 嵌入式微处理器的特点 | 第16-17页 |
1.3 嵌入式操作系统 | 第17-22页 |
1.3.1 嵌入式操作系统发展历程 | 第17-18页 |
1.3.2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概念及分类 | 第18-19页 |
1.3.3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特点 | 第19-20页 |
1.3.4 常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| 第20-22页 |
1.4 论文选题及其设计思路 | 第22-24页 |
第2章 现代SOC系统的设计流程 | 第24-29页 |
2.1 整个系统的设计流程 | 第24页 |
2.2 SOPC Builder设计流程 | 第24-26页 |
2.3 DSP Builder设计流程 | 第26页 |
2.4 软硬件协同仿真 | 第26页 |
2.5 结构化ASIC设计流程 | 第26-29页 |
第3章 软核处理器的硬件开发环境 | 第29-44页 |
3.1 CPU的结构 | 第29-36页 |
3.1.1 SOPC BUILDER的NIOS II的内部采用了AVALON高级总线 | 第29-31页 |
3.1.2 NIOS II处理器的结构 | 第31-32页 |
3.1.3 可以在SOPC BUILOER里同时实现多处理器 | 第32-34页 |
3.1.4 可以在NIOS II 里同时实现多时钟运行 | 第34-35页 |
3.1.5 NIOS II采用了灵活的多种多级流水线结构 | 第35-36页 |
3.2 多种开放式IP核 | 第36-41页 |
3.2.1 IP核的使用政策 | 第36页 |
3.2.2 几种典型的IP核的介绍 | 第36-41页 |
3.3 专用承载FPGA芯片的结构 | 第41-42页 |
3.3.1 集成了专用的RAM块 | 第41-42页 |
3.3.2 集成了专用的05户块 | 第42页 |
3.4 HardCopy器件的使用 | 第42-44页 |
第4章 软核处理器的软件开发环境 | 第44-52页 |
4.1 QUARTUSII软件 | 第44-45页 |
4.2 操作系统 | 第45-50页 |
4.2.1 UBOOT的介绍 | 第46-47页 |
4.2.2 UCUNUX的介绍 | 第47-50页 |
4.3 其他软件的使用 | 第50-52页 |
第5章 NIOS II软核处理器在实际中的应用 | 第52-69页 |
5.1 前置条理电路 | 第52-53页 |
5.1.1 放大电路:保证放大的精度(良好的线性度、低噪声) | 第52页 |
5.1.2 驱动电路、滤波电路(第一次滤波(模拟):滤除信号源的高频噪声) | 第52-53页 |
5.2 A/D转换电路 | 第53-54页 |
5.3 SOC(FPGA)主控、处理电路:(第二次滤波(数字),根据研究的需要来人为的设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) | 第54页 |
5.4 D/A转换电路 | 第54-55页 |
5.5 后置调理电路(放大电路) | 第55页 |
5.6 输入和输出控制驱动电路 | 第55页 |
5.7 处理器的设计参数 | 第55-62页 |
5.8 SPI接口总线 | 第62页 |
5.9 U-BOOT和UCUNUX操作系统的配置及其使用方法 | 第62-69页 |
5.9.1 U-BOOT的配置及其使用方法 | 第62-66页 |
5.9.2 UC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及其使用方法 | 第66-69页 |
第6章 总结 | 第69-77页 |
6.1 此次毕业设计中所做的具体工作 | 第69页 |
6.2 工作总结 | 第69-71页 |
6.2.1 目前己经取得的成果 | 第69-70页 |
6.2.2 仍然存在的问题 | 第70-71页 |
6.3 下一步可以开展的工作 | 第71-72页 |
6.4 关于SOPC的设计方法 | 第72-77页 |
6.4.1 SOPC设计方法和传统设计方法 | 第73-74页 |
6.4.2 SOPC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的三个重要作用 | 第74-75页 |
6.4.3 SOPC设计方法对未来的处理器发展方向的影响 | 第75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0页 |
附录 EP1C6开发板功能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