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绪论 | 第10-14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二、研究范围 | 第11-12页 |
三、国内外研究状况 | 第12-14页 |
(一) 国内以单一的手机社交APP为例分析手机社交文化 | 第12页 |
(二) 国内对手机社交审美文化时代背景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(三) 国外对手机社交文化的研究状况 | 第13-14页 |
第一章“自媒体”时代手机社交热潮 | 第14-20页 |
一、“自媒体”时代的到来 | 第14-17页 |
(一) 自媒体时代定义 | 第14-15页 |
(二) 自媒体时代发展新特点 | 第15-17页 |
二、手机社交审美文化概况 | 第17-20页 |
第二章“自媒体”时代手机社交审美文化现象 | 第20-37页 |
一、“自媒体”时代手机社交审美文化现象背景 | 第20-24页 |
(一)“自媒体”时代——“人人都是发布者,个个都有麦克风” | 第20-21页 |
(二) 手机媒体对传统媒体的“革命” | 第21-22页 |
(三) 手机社交审美文化中的审美嬗变 | 第22-24页 |
二、“自媒体”时代手机社交审美文化现象独特表现 | 第24-32页 |
(一)视觉审美的新纪元——手机拍照“美图”的繁荣 | 第24-29页 |
(二)微型化符号社交——手机社交圈点赞现象 | 第29-32页 |
三、新媒体下手机社交审美文化现象形成动因 | 第32-37页 |
(一) 技术推动的数字网络技术进步 | 第32-33页 |
(二) 个人媒体的发展与媒介重拾中心化的自我实现需求 | 第33-35页 |
(三) 日常生活领域的审美化以及美学话语的重构 | 第35-37页 |
第三章“自媒体”时代手机社交审美文化的审美焦虑 | 第37-51页 |
一、主体审美权利的迷失 | 第37-41页 |
(一) 手机社交新媒体的焦虑症候 | 第38-39页 |
(二)“诗意”的审美距离消散 | 第39-41页 |
二、狂欢气息话语场的审美关系 | 第41-46页 |
(一) 手机社交生活狂欢气息 | 第41-42页 |
(二) 狂欢里尴尬的“浅社交” | 第42-45页 |
(三) 手机社交审美文化里社交理性的呼唤 | 第45-46页 |
三、“美”与“幸福”的辩证关系 | 第46-51页 |
(一)“伪幸福”的表演性文化 | 第47-49页 |
(二) 辩证看待手机社交中的“瓦尔登湖” | 第49-51页 |
第四章 手机社交审美文化的审思 | 第51-60页 |
一、以手机社交审美文化为折射的生活审美化趋势 | 第51-54页 |
(一) 手机社交审美文化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关系 | 第51-52页 |
(二) 手机社交审美文化及文化群体的消极倾向 | 第52-54页 |
二、“自媒体”时代手机社交审美文化的重要性 | 第54-57页 |
(一) 手机社交审美文化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| 第54-56页 |
(二) 手机社交媒体对文化传播的创新作用 | 第56-57页 |
三、对于大众文化中手机角色设定的思考 | 第57-60页 |
(一)让人情散发热度 | 第57-58页 |
(二)莫让技术操控情感 | 第58-60页 |
结语 | 第60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5页 |
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