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1页 |
二、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(一) 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三、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2-16页 |
(一) 境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(二)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四、研究内容、思路及方法 | 第16-19页 |
(一) 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(二) 研究思路 | 第17页 |
(三) 研究方法 | 第17-19页 |
五、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的概述 | 第20-26页 |
一、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20-23页 |
(一) 教育科研 | 第20页 |
(二) 科研能力 | 第20-21页 |
(三) 教育科研能力 | 第21页 |
(四) 师范生的教育科研能力 | 第21-23页 |
二、理论基础的概述 | 第23-26页 |
(一) 教师专业化理论 | 第23-24页 |
(二) 教师教育一体化理论 | 第24-26页 |
第三章 化学专业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| 第26-39页 |
一、化学专业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 | 第26-36页 |
(一) 调查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| 第26-27页 |
(二) 调查结果与分析 | 第27-36页 |
二、化学专业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问题的归因分析 | 第36-39页 |
(一) 科研意识是基础 | 第36-37页 |
(二) 知识结构是载体 | 第37-38页 |
(三) 系统的教育科研能力是目标 | 第38-39页 |
第四章 化学专业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建议 | 第39-47页 |
一、学校层面 | 第39-40页 |
(一) 硬件方面 | 第39-40页 |
(二) 软件方面 | 第40页 |
二、课程层面 | 第40-42页 |
(一) 理论性课程 | 第41页 |
(二) 实践类课程 | 第41-42页 |
三、教师层面 | 第42-44页 |
(一) 更新教学内容 | 第42-43页 |
(二) 改变教学方法 | 第43页 |
(三) 多种评价方式并行 | 第43-44页 |
四、师范生个人层面 | 第44-47页 |
(一) 科研意识是前提 | 第44-45页 |
(二) 科研知识是基础 | 第45-46页 |
(三) 基础性科研能力是动力 | 第46-47页 |
结论 | 第47-49页 |
注释 | 第49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62页 |
附录 | 第62-7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8-80页 |
致谢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