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社会科学总论论文--社会学论文--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--社会心理、社会行为论文

东莞市环境公民社会建设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1 导论第10-17页
    1.1 环境公民的提出第11-13页
    1.2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-15页
    1.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5-17页
2 文献综述第17-28页
    2.1 国外环境公民相关研究第17-21页
    2.2 国内环境公民相关研究第21-23页
    2.3 环境法与公众参与第23-26页
    2.4 关于环境公民研究的思考与展望第26-28页
3 环境公民社会建设理论基础与框架第28-38页
    3.1 环境公民社会建设基础理论第28-31页
    3.2 环境公民社会研究的理论框架第31-34页
    3.3 模型中重要变量的确立和指标的测度第34-38页
4 调查方案设计与数据处理第38-52页
    4.1 总体样本描述第38-39页
    4.2 问卷质量分析第39-43页
    4.3 问卷的数据处理第43-50页
    4.4 问卷设计存在问题第50-51页
    4.5 小结第51-52页
5 实证分析(一):描述性统计第52-74页
    5.1 基本说明第52页
    5.2 样本特征描述性分析第52-60页
    5.3 交叉分析第60-74页
6 实证分析(二):环境公民行为影响因素分析第74-91页
    6.1 模型说明第74-78页
    6.2 描述性分析第78-82页
    6.3 logistic 分析验证与结果第82-91页
7 实证分析(三):环境公民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第91-123页
    7.1 研究目的第91-92页
    7.2 研究假设第92-94页
    7.3 研究方法第94-95页
    7.4 模型构建第95-99页
    7.5 数据分析第99-119页
    7.6 统计结果第119-121页
    7.7 结论第121-123页
8 政策建议第123-139页
    8.1 提升东莞环境公共服务,提高公众环境参与便捷度第124-128页
    8.2 培养东莞市公民环境参与意识,夯实公民环境参与载体第128-131页
    8.3 改革东莞市环保管理机制,保障环保非政府组织权利第131-134页
    8.4 建立发布东莞生态公民行为手册及规范,提升环境公民素质第134-139页
致谢第139-140页
参考文献第140-152页
附录一第152-176页
    附件 1第152-159页
    附件 2第159-176页
附录二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176页

论文共17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研究
下一篇:我国弱势高校的发生机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