圣凡一体:礼与生命价值--家庭生活中的道德、宗教与法律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目录 | 第9-12页 |
1 导论 | 第12-29页 |
1.1 引子 | 第12-13页 |
1.2 宗教、家庭(族)与生命价值 | 第13-18页 |
1.3 礼的含义与维度 | 第18-21页 |
1.4 道德的社会科学研究 | 第21-27页 |
1.5 结构与章节安排 | 第27-29页 |
2 亲密关系中的情与礼 | 第29-58页 |
2.1 亲密关系的边界 | 第29-34页 |
2.2 人情与人伦 | 第34-38页 |
2.3 情之礼化 | 第38-44页 |
2.4 礼的功能 | 第44-49页 |
2.5 道德人格 | 第49-52页 |
2.6 道德实践原则 | 第52-58页 |
3 礼的二维 | 第58-86页 |
3.1 人伦即礼 | 第58-64页 |
3.2 “宗”的伦理意识 | 第64-69页 |
3.3 德性伦理 | 第69-75页 |
3.4 人性论前提 | 第75-81页 |
3.5 礼的宗教性 | 第81-86页 |
4 宗教与生活 | 第86-115页 |
4.1 农民的生命观 | 第86-93页 |
4.2 灵魂与祖先 | 第93-98页 |
4.3 伦理化的超自然界 | 第98-103页 |
4.4 仪式的意义 | 第103-108页 |
4.5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| 第108-115页 |
5 生命价值的社会学基础 | 第115-143页 |
5.1 家庭的制度性 | 第115-125页 |
5.2 乡土社会的归属体系 | 第125-131页 |
5.3 熟人社会的濡化机制 | 第131-138页 |
5.4 道德生活的结构 | 第138-143页 |
6 家庭的民主革命 | 第143-172页 |
6.1 家庭边界的固化 | 第143-150页 |
6.2 变革的亲密关系 | 第150-155页 |
6.3 法律与婚姻家庭 | 第155-161页 |
6.4 伦理革命与个体自由 | 第161-167页 |
6.5 变迁与区域性 | 第167-172页 |
7 德性之后的伦理与价值 | 第172-211页 |
7.1 个体化结构 | 第172-179页 |
7.2 “过日子”中的情与义 | 第179-187页 |
7.3 公私之辩 | 第187-194页 |
7.4 圣凡之间 | 第194-199页 |
7.5 政治与信仰 | 第199-206页 |
7.6 社会主义美德 | 第206-211页 |
8 社会、自我与心灵 | 第211-229页 |
8.1 社会性与超越性 | 第212-214页 |
8.2 自我的“本质” | 第214-219页 |
8.3 心灵的自由 | 第219-224页 |
8.4 人文主义的遭遇 | 第224-229页 |
致谢 | 第229-23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31-241页 |
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241-2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