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2-3页 |
英文摘要 | 第3页 |
绪言 | 第10-11页 |
第1章 占有制度的历史考察 | 第11-17页 |
1.1 占有制度的渊源 | 第11-14页 |
1.2 两大占有制度的比较 | 第14-15页 |
1.3 两大占有制度的历史影响 | 第15-17页 |
第2章 占有制度的基本理论 | 第17-37页 |
2.1 占有的本质和概念 | 第17-19页 |
2.2 占有制度的社会功能 | 第19-22页 |
2.2.1 保护占有之功能 | 第20-21页 |
2.2.2 取得本权之功能 | 第21页 |
2.2.3 表明本权之功能 | 第21-22页 |
2.3 占有的分类 | 第22-24页 |
2.3.1 有权占有与无权占有 | 第22页 |
2.3.2 直接占有与间接占有 | 第22-23页 |
2.3.3 自己占有与辅助占有 | 第23页 |
2.3.4 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 | 第23页 |
2.3.5 单独占有与共同占有 | 第23-24页 |
2.4 占有推定 | 第24-27页 |
2.4.1 占有的事实推定 | 第24-25页 |
2.4.2 占有的权利推定 | 第25-27页 |
2.5 占有的保护 | 第27-31页 |
2.5.1 占有人的自力救济权 | 第27-29页 |
2.5.2 占有保护请求权 | 第29-31页 |
2.6 占有制度与物权取得 | 第31-37页 |
2.6.1 占有制度与先占 | 第31-32页 |
2.6.2 占有制度与遗失物之拾得 | 第32-33页 |
2.6.3 占有制度与埋藏物之发现 | 第33-35页 |
2.6.4 占有制度与善意取得 | 第35-37页 |
第3章 构建我国占有制度的若干思考 | 第37-47页 |
3.1 我国建立占有制度的必要性 | 第37-39页 |
3.2 我国占有制度立法的若干问题 | 第39-47页 |
3.2.1 我国《物权法》应将占有规定为一种事实并进而明确占有的定义 | 第40页 |
3.2.2 关于占有公示的适用范围问题 | 第40-44页 |
3.2.3 关于占有保护的有关问题 | 第44-45页 |
3.2.4 关于占有制度在《物权法》中的立法体例及内容 | 第45-47页 |
结语 | 第47-48页 |
致谢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独创性声明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