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实践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6-7页 |
绪论 | 第10-17页 |
(一)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 问题的提出 | 第10页 |
2.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(二) 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 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 | 第11-12页 |
2. 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| 第12-13页 |
3. 体验式教学的成效及问题研究 | 第13-14页 |
4. 体验式教学的对策建议研究 | 第14页 |
(三)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 文献研究法 | 第14-15页 |
2. 行动研究法 | 第15页 |
3. 个案研究法 | 第15页 |
(四)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5-17页 |
1. 体验 | 第15页 |
2. 体验式教学 | 第15-17页 |
一、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| 第17-20页 |
(一) 现代教学观 | 第17页 |
(二)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| 第17-18页 |
(三) 情知教学论 | 第18-20页 |
二、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实践尝试与问题反思 | 第20-36页 |
(一) 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实践尝试 | 第20-28页 |
1. 情景教学课型 | 第20-23页 |
2. 体验教学课型 | 第23-26页 |
3. 实践教学课型 | 第26-28页 |
(二) 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成果与经验总结 | 第28-32页 |
1. 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转变 | 第28-29页 |
2. 体验式教学有益于学生情感培养 | 第29-30页 |
3. 教师角色的转变 | 第30-31页 |
4. 教学关系向“全面化”的转变 | 第31页 |
5. 体验式课堂评价思路得以完善 | 第31-32页 |
(三) 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问题反思 | 第32-36页 |
1. 过于注重形式,理性思考与剖析不到位 | 第33页 |
2. 浅尝辄止,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不到位 | 第33-34页 |
3. 活动形式多样,实效性不足 | 第34页 |
4. 一味套用现有模式,缺乏因材施教的考量 | 第34页 |
5. 教师自身素质限制课程发展 | 第34-36页 |
三、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对策建议 | 第36-41页 |
(一) 主要原则 | 第36-37页 |
1. 教师引导与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 | 第36页 |
2. 通过情境设定参与空间 | 第36-37页 |
3. 体验式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| 第37页 |
(二) 实现途径 | 第37-41页 |
1. 建立三位一体的校园支持系统 | 第37-38页 |
2. 构建行之有效的五步教学模式 | 第38-39页 |
3. 落实多元化评价机制确保体验成果 | 第39-41页 |
结语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4页 |
后记 | 第44-4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