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7页 |
1.1 引言 | 第13页 |
1.2 光催化的基本原理 | 第13-15页 |
1.3 卤氧铋(BiOX)光催化材料的研究 | 第15-18页 |
1.3.1 卤氧铋(BiOX)的结构 | 第15-16页 |
1.3.2 卤氧铋(BiOX)的制备 | 第16-18页 |
1.4 卤氧铋光催化剂的改性方法 | 第18-24页 |
1.4.1 离子掺杂 | 第19-21页 |
1.4.2 金属负载 | 第21页 |
1.4.3 半导体复合 | 第21-22页 |
1.4.4 表面光敏化 | 第22-23页 |
1.4.5 化学计量比调控 | 第23-24页 |
1.5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| 第24-27页 |
第二章 实验部分 | 第27-35页 |
2.1 实验试剂与仪器 | 第27-28页 |
2.2 光催化剂的制备 | 第28-30页 |
2.2.1 Sn 掺杂 BiOCl 光催化剂的制备 | 第28-29页 |
2.2.2 Bi_4O_5Br_2光催化剂的制备 | 第29-30页 |
2.3 光催化剂性能的表征 | 第30-32页 |
2.3.1 X 射线衍射测试(XRD) | 第30-31页 |
2.3.2 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 | 第31页 |
2.3.3 透射电镜(TEM) | 第31页 |
2.3.4 X 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 | 第31-32页 |
2.3.5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(DRS) | 第32页 |
2.3.6 比表面和孔径结构测试(BET) | 第32页 |
2.4 光催化剂活性评价 | 第32-35页 |
第三章 Sn 掺 BiOCl 的合成及光催化降解性能的研究 | 第35-49页 |
3.1 引言 | 第35-36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36-38页 |
3.2.1 Sn 掺杂 BiOCl 光催化剂的制备 | 第36页 |
3.2.2 Sn 掺杂 BiOCl 光催化剂的表征 | 第36-37页 |
3.2.3 Sn 掺杂 BiOCl 光催化剂的活性测试 | 第37-38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8-48页 |
3.3.1 X 射线衍射(XRD)分析 | 第38-39页 |
3.3.2 X 射线光电能谱(XPS)分析 | 第39-40页 |
3.3.3 样品形貌及结构分析 | 第40-42页 |
3.3.4 样品能带结构分析 | 第42-43页 |
3.3.5 光催化性能测试 | 第43-45页 |
3.3.6 Sn(10%)-BiOCl 光催化降解苯甲酸机理研究 | 第45-47页 |
3.3.7 Sn(10%)-BiOCl 催化剂的稳定性 | 第47-4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四章 Bi4O5Br2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性能研究 | 第49-61页 |
4.1 引言 | 第49-50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50-51页 |
4.2.1 Bi_4O_5Br_2光催化剂的制备 | 第50页 |
4.2.2 Bi_4O_5Br_2光催化剂的表征 | 第50页 |
4.2.3 Bi_4O_5Br_2光催化剂的活性测试 | 第50-51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1-59页 |
4.3.1 物相分析 | 第51页 |
4.3.2 结构及形貌分析 | 第51-52页 |
4.3.3 成分分析 | 第52-53页 |
4.3.4 表面分析 | 第53-54页 |
4.3.5 光吸收性质 | 第54页 |
4.3.6 光催化性能 | 第54-55页 |
4.3.7 降解间苯二酚条件优化 | 第55-57页 |
4.3.8 Bi_4O_5Br_2光催化剂的稳定性 | 第57-58页 |
4.3.9 机理探究 | 第58-59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1-63页 |
5.1 结论 | 第61-62页 |
5.2 展望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7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