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引言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刑事诉讼行为概述 | 第9-17页 |
一、刑事诉讼行为的发展渊源 | 第9-10页 |
二、刑事诉讼行为概述 | 第10-17页 |
(一) 刑事诉讼行为的特征 | 第10-11页 |
(二) 刑事诉讼行为的成立要件 | 第11-12页 |
(三) 刑事诉讼行为的生效要件 | 第12-15页 |
(四) 刑事诉讼行为的分类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无效刑事诉讼行为概述 | 第17-25页 |
一、无效刑事诉讼行为认定标准 | 第17-19页 |
(一) 合法性原则 | 第17-18页 |
(二) 法定无效与实质无效原则 | 第18-19页 |
二、无效刑事诉讼行为的分类 | 第19-22页 |
(一) 绝对无效与相对无效 | 第19-21页 |
(二) 当然无效、有撤销必要性的无效与有撤销可能性的无效 | 第21-22页 |
(三) 原始无效与后发无效 | 第22页 |
三、无效刑事诉讼行为的治愈 | 第22-23页 |
(一) 补正 | 第22-23页 |
(二) 对方放弃异议权 | 第23页 |
四、无效刑事诉讼行为的后果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刑事诉讼行为无效制度的理论基础 | 第25-28页 |
一、程序法定原则 | 第25-26页 |
(一) 诉讼行为法定性 | 第25页 |
(二) 无效诉讼行为法定性 | 第25-26页 |
二、制裁性原则 | 第26-28页 |
第四章 建立刑事诉讼行为无效制度的价值 | 第28-32页 |
一、维护法律的权威性 | 第28-29页 |
二、体现程序的独立价值 | 第29-30页 |
三、有利于保护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| 第30页 |
四、有利于规制国家专门机关的职权行为 | 第30-32页 |
第五章 刑事诉讼行为无效制度的局限性 | 第32-34页 |
一、无效事由的宽泛性 | 第32页 |
二、惩罚对象的模糊化 | 第32-33页 |
三、实体公正的损失 | 第33页 |
四、无效结果的不确定性 | 第33-34页 |
第六章 刑事诉讼行为无效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关系 | 第34-38页 |
一、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| 第34-35页 |
二、两者的联系 | 第35-36页 |
三、两者的区别 | 第36-38页 |
(一) 价值取向不同 | 第36页 |
(二) 效力不同 | 第36-37页 |
(三) 适用的对象不同 | 第37-38页 |
第七章 我国刑事诉讼行为无效制度的现状 | 第38-42页 |
一、我国法律对无效刑事诉讼行为的规定 | 第38-40页 |
(一) 侦查过程中的诉讼行为 | 第38-39页 |
(二) 检察机关的诉讼行为 | 第39页 |
(三) 审判过程中诉讼行为 | 第39页 |
(四) 非法取证行为 | 第39-40页 |
二、我国刑事诉讼行为无效制度的完善 | 第40-42页 |
(一) 构建完善的诉讼行为制度 | 第40页 |
(二) 构建合理的程序性规则 | 第40-42页 |
结论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