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子商务虚拟企业物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7页 |
1.2.1 关于云计算的相关研究 | 第14-16页 |
1.2.2 关于电子商务物流云平台的研究 | 第16-17页 |
1.3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7-18页 |
1.3.1 研究目的 | 第17页 |
1.3.2 研究意义 | 第17-18页 |
1.4 研究内容、方法及结构 | 第18-20页 |
1.4.1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8-19页 |
1.4.2 论文结构 | 第19-20页 |
第2章 相关理论和技术 | 第20-24页 |
2.1 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共生原理 | 第20-22页 |
2.1.1 电子商务与电子商务虚拟企业 | 第20页 |
2.1.2 物流 | 第20-21页 |
2.1.3 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共生机理 | 第21-22页 |
2.2 网络和信息技术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2.1 NET 平台 | 第22页 |
2.2.2 数据库技术 | 第22页 |
2.2.3 Web Service 技术 | 第22-23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3章 需求分析 | 第24-31页 |
3.1 系统总体目标 | 第24页 |
3.2 系统功能需求 | 第24-27页 |
3.2.1 角色功能需求 | 第24-25页 |
3.2.2 用户功能需求 | 第25-27页 |
3.3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| 第27-29页 |
3.3.1 供需导入流程 | 第27-28页 |
3.3.2 订单处理流程 | 第28页 |
3.3.3 查询业务流程 | 第28-29页 |
3.4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| 第29-30页 |
3.4.1 安全性 | 第29页 |
3.4.2 扩展性 | 第29-30页 |
3.4.3 易操作性 | 第30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4章 系统概要设计 | 第31-45页 |
4.1 平台架构 | 第31-32页 |
4.1.1 交互层 | 第31-32页 |
4.1.2 云平台层 | 第32页 |
4.1.3 存储层 | 第32页 |
4.2 系统框架 | 第32-40页 |
4.2.1 注册登陆模块 | 第34-35页 |
4.2.2 信息采集模块 | 第35-36页 |
4.2.3 订单处理模块 | 第36-37页 |
4.2.4 供需查询模块 | 第37-38页 |
4.2.5 报表统计模块 | 第38-39页 |
4.2.6 系统维护模块 | 第39-40页 |
4.3 数据库概念设计 | 第40-44页 |
4.3.1 电商用户概念模型 | 第40-41页 |
4.3.2 物流用户概念模型 | 第41页 |
4.3.3 供应单概念模型 | 第41-42页 |
4.3.4 需求单概念模型 | 第42-43页 |
4.3.5 成交单概念模型 | 第43页 |
4.3.6 系统总模型 | 第43-44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5章 系统详细设计 | 第45-51页 |
5.1 关键算法设计 | 第45-47页 |
5.1.1 分枝分枝界限算法 | 第45页 |
5.1.2 分枝节点的选择 | 第45-46页 |
5.1.3 分枝节点的应用 | 第46-47页 |
5.2 数据库详细设计 | 第47-50页 |
5.2.1 用户表设计 | 第47-48页 |
5.2.2 需求单设计 | 第48页 |
5.2.3 供应单设计 | 第48-49页 |
5.2.4 成交单设计 | 第49-50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6章 系统的实现 | 第51-65页 |
6.1 功能模块实现 | 第51-52页 |
6.2 用户需求的实现 | 第52-55页 |
6.2.1 总体需求实现 | 第52-53页 |
6.2.2 电商用户需求实现 | 第53-55页 |
6.2.3 物流用户需求实现 | 第55页 |
6.3 系统模块功能的实现 | 第55-64页 |
6.3.1 用户注册模块功能 | 第55-56页 |
6.3.2 信息采集模块功能 | 第56-58页 |
6.3.3 订单处理模块功能 | 第58-60页 |
6.3.4 供需查询模块功能 | 第60-61页 |
6.3.5 报表统计模块 | 第61-64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第7章 系统测试 | 第65-68页 |
7.1 系统测试概述 | 第65页 |
7.2 测试项目 | 第65页 |
7.3 测试用例设计 | 第65-66页 |
7.4 测试结果 | 第66-67页 |
7.5 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第8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8-70页 |
8.1 本文的主要贡献 | 第68页 |
8.2 未来研究方向 | 第68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2页 |
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72-73页 |
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