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林业论文--森林树种论文--阔叶乔木论文--杨论文

全红杨呈色物质机理的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前言第10页
1 文献综述第10-18页
    1.1 彩叶植物的定义与分类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彩叶植物的应用第11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彩叶植物研究现状第11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彩叶植物呈色机理的研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彩叶植物解剖结构与叶片呈色关系的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彩叶形成中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环境因子对彩叶植物叶色表达的影响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5 其它因子对彩叶植物叶片呈色的影响第18页
    1.4 彩叶植物研究发展方向第18页
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8-19页
3 材料与方法第19-24页
    3.1 试验材料第19页
    3.2 研究方法第19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色光值的测定与计算方法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色素含量的测定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有机内含物与黄酮的提取与测定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花色素苷相关酶活性的测定第22-24页
4 结果与分析第24-41页
    4.1 生长季不同时期全红杨叶片色素含量的变化第24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类胡萝卜素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花色素苷含量的变化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生长季不同时期全红杨叶片三种色素之间比值变化第30-32页
    4.2 不同生长时期全红杨和2025叶色的变化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全红杨与2025杨叶片色光值的季节变化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全红杨叶片色素含量、比值与色光值的相关性第33-34页
    4.3 不同时期叶片可溶性糖、可溶性蛋白质、黄酮含量的变化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可溶糖含量的变化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类黄酮含量的变化第36-37页
    4.4 全红杨叶片花色素苷合成酶的活性变化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全红杨叶片PAL酶活性变化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全红杨叶片CHI酶活性变化第38-39页
    4.5 气候因子与全红杨叶色表达的关系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气候因子的季节性变化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主要气候因子与全红杨叶色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第40-41页
5 讨论第41-46页
    5.1 全红杨不同生长时期色素含量与叶色表达的关系第41-43页
    5.2 全红杨叶色表达期色素含量与色光值的关系第43页
    5.3 全红杨不同生长时期可溶性糖、蛋白质、黄酮含量与叶色表达的关系第43-44页
    5.4 全红杨不同生长时期花色素苷相关酶的活性与叶色表达的关系第44-45页
    5.5 气候因子变化与全红杨叶色表达的关系第45-46页
6 结论第46-47页
参考文献第47-54页
致谢第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电视剧中的东北区域形象研究--新世纪以来央视播出东北题材电视剧为例
下一篇:一汽—大众战略管理体系设计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