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畜牧、动物医学、狩猎、蚕、蜂论文--动物医学(兽医学)论文--各种家畜、家禽、野生动物的疾论文--家畜论文--猪论文

CSFV和PCV2感染后免疫抑制性受体转录水平研究及阻断猪PD-1/PD-L1通路多肽基序鉴定

摘要第3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-33页
    1. 免疫抑制性受体的研究进展第16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1 PD-1及其配体的发现和结构鉴定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 PD-1/PD-Ls分子传导通路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 PD-1和PD-Ls的表达和调节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 PD-1/PD-L1通路与病毒感染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 免疫抑制性受体CTLA-4和LAG-3的研究进展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6 猪免疫抑制性受体的研究进展第21-22页
    2. 猪瘟致病机制研究进展第22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 猪瘟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 猪瘟病毒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 CSFV免疫致病机制第25-27页
    3.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致病机制研究进展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 PMWS病原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 PMWS免疫致病机制第29-31页
    4.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第31-33页
第二章 猪感染CSFV后PD-1及其配体转录水平研究第33-54页
    1. 引言第33页
    2. 材料与方法第33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1 病毒、细胞和试验动物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 主要生物学试剂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 主要溶液配制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 主要仪器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5 CSFV的繁殖及TCID_(50)的测定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.1 CSFV繁殖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.2 CSFV TCID_(50)测定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6 实时荧光定量PCR(qPCR)检测目的基因mRNA方法的建立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.1 引物设计与合成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.2 PBMC分离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.3 PBMCs中总RNA抽提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.4 反转录合成cDNA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.5 qPCR阳性标准品制备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.6 qPCR标准曲线建立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2.7 Taqman探针qPCR检测CSFV方法的建立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7.1 引物与探针的设计与合成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7.2 Taqman探针qPCR阳性标准品准备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7.3 Taqman探针qPCR标准曲线建立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7.4 敏感性试验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7.5 特异性试验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2.8 检测CSFV感染过程中PD-1与其配体转录水平及免疫效应变化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8.1 人工感染CSFV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8.2 qPCR检测PD-1、PD-L1、PD-L2及其细胞因子IL-2和IL-10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8.3 qPCR结果分析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8.4 检测血浆中CSFV载量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8.5 T细胞增殖能力检测第42-43页
    3. 结果与分析第43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1 CSFV鉴定与TCID_(50)的测定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 qPCR检测PD-1、PD-L1、PD-L2及细胞因子IL-2、IL-10标准曲线的建立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 Taqman探针qPCR检测CSFV方法的建立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1 标准曲线的建立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2 敏感性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3 特异性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4 人工感染CSFV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5 感染CSFV过程中PD-1、PD-L1和PD-L2 mRNA转录变化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6 感染CSFV过程中IL-2和IL-10 mRNA转录变化和T细胞增殖能力的检测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7 血浆中CSFV载量第51页
    4. 讨论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1 PD-1及其配体PD-L1和PD-L2表达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 细胞因子IL-2和IL-10表达及T细胞增殖能力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 CSFV载量第52-53页
    5. 小结第53-54页
第三章 自然感染PCV2后免疫抑制性受体转录水平研究第54-64页
    1. 引言第54页
    2. 材料与方法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2.1 主要生物学试剂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2.2 主要溶液配制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2.3 主要仪器设备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2.4 试验动物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2.5 qPCR引物设计与合成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6 qPCR检测目的基因方法的建立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2.7 自然PCV2感染过程中主要免疫抑制性受体及细胞因子转录水平研究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7.1 试验动物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7.2 PMWS的PCR病原检测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7.3 qPCR检测免疫抑制性受体和细胞因子转录水平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7.4 检测PBMCs增殖能力第57页
    3. 结果与分析第57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1 qPCR检测CTLA-4、LAG-3、PTEN及细胞因子IFN-γ标准曲线的建立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2 PMWS的病原检测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3.3 qPCR检测主要免疫抑制性受体的基因转录水平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4 qPCR检测细胞因子IL-2、IFN-γ和IL-10转录变化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3.5 PBMCs增殖第60-61页
    4. 讨论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1 病原检测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2 PCV2感染后免疫抑制性受体和配体的表达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 PCV2感染后细胞因子表达与PBMC增殖第62-63页
    5. 小结第63-64页
第四章 阻断猪PD-1/PD-L1通路的多肽基序鉴定第64-80页
    1. 引言第64-65页
    2. 材料与方法第65-72页
        2.1 主要试剂及免疫动物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2.2 主要溶液配制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2.3 主要仪器设备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2.4 固相法合成多肽基本流程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2.5 多肽设计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2.6 固相法合成多肽程序第67-7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.1 溶胀Rink amide-MBHA Resin树脂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.2 多肽合成酰化程序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.3 Kaiser法检测多肽合成缩合反应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.4 脱保护基团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.5 多肽合成重复程序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.6 TFA法裂解多肽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.7 合成多肽沉淀及脱盐纯化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.8 鉴定合成多肽纯度及结构特性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2.7 多肽的溶解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2.8 多肽标记FITC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2.9 多肽PD-15阻断PD-1/PD-L1通路促进PBMC增殖能力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2.10 多肽PD-15与猪重组蛋白PD-L1结合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2.11 FITC标记多肽与PBMC结合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2.12 多肽PD-15作为佐剂免疫效果评价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2.1 免疫小鼠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2.2 ELISA检测抗体水平第72页
    3. 结果与分析第72-76页
        3.1 多肽PD-15阻断后对PBMCs增殖影响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3.2 多肽PD-15与猪重组蛋白PD-L1的结合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3.3 多肽PD-15与PBMCs结合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3.4 测定多肽PD-15纯度及氨基酸序列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3.5 多肽PD-15对体液免疫的影响第74-76页
    4. 讨论第76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1 固相多肽合成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2 多肽溶解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3 多肽阻断PD-1/PD-L1通路促进PBMC增殖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5 PD-15作为免疫佐剂对抗体水平的影响第79页
    5. 小结第79-80页
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80-81页
参考文献第81-101页
致谢第101-102页
附录1 患PMWS断奶仔猪图片第102-103页
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成果第103页

论文共10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牛丘疹性口炎病毒的分离、全基因组测序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
下一篇:说服类言语交际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