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玉米(玉蜀黍)论文

EMS对3个玉米自交系的诱变效应分析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1 文献综述第11-19页
    1.1 化学诱变育种的发展历程第11-12页
    1.2 化学诱变原理及特点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化学诱变原理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化学诱变特点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EMS化学诱变及其处理花粉的优点第12-13页
    1.3 化学诱变育种的主要成效第13-14页
    1.4 EMS化学诱变在玉米上的研究应用概况第14-15页
    1.5 EMS化学诱变效应的评价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EMS化学诱变后代形态学评价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EMS化学诱变后代生理生化上评价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EMS化学诱变后代分子水平上的评价第17-18页
    1.6 EMS诱变玉米效应研究的总体评价第18-19页
2 目的意义及内容第19-20页
3 材料与方法第20-26页
    3.1 试验材料第20页
    3.2 试验方法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自交系的处理及操作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诱变后代的处理第20-21页
    3.3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形态指标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抗逆性指标第22-24页
    3.4 SSR分子标记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玉米叶片DNA的混样提取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DNA提取药品配制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PCR反应第25页
    3.5 数据分析与处理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形态指标数据分析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SSR数据分析第25-26页
4 结果分析第26-41页
    4.1 M_0代的结实率分析第26页
    4.2 M_1代的生物学变异分析第26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吐丝期、散粉期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株高、穗位高和叶面积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主要雄穗性状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主要果穗性状第30-31页
    4.3 M_2株系主要性状变异分析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株高、穗位高和叶面积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主要雄穗性状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主要果穗性状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其他特殊变异第34页
    4.4 M_2株系抗逆性差异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 4.5 M_2株系SSR遗传差异分析第35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SSR标记多态性分析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SSR标记聚类分析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SSR标记的差异位点数分析第40-41页
5 结论与讨论第41-45页
    5.1 不同玉米自交系适宜的EMS诱变浓度第41-42页
    5.2 EMS诱变M_1、M_2株系主要性状遗传变异第42-43页
    5.3 EMS诱变M_2株系的生理生化效应第43页
    5.4 EMS诱变M_2株系的SSR遗传变异第43-44页
    5.5 对诱变后代M_2株系的选育与利用策略第44-45页
参考文献第45-51页
致谢第51-53页
附表第53-60页

论文共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测算模型研究
下一篇:基于SpringMVC与iBATIS框架的企业工单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