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缩略词表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22页 |
1.1 农杆菌介导转化的遗传机理 | 第11-13页 |
1.1.1 农杆菌对受体的识别与附着 | 第11页 |
1.1.2 T-DNA的加工与转移 | 第11-12页 |
1.1.3 T-DNA的整合及表达 | 第12-13页 |
1.2 马铃薯转基因研究进展 | 第13-15页 |
1.2.1 马铃薯的重要地位 | 第13页 |
1.2.2 马铃薯育种的重要性 | 第13-14页 |
1.2.3 转基因技术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 | 第14-15页 |
1.2.4 转基因马铃薯面临的挑战 | 第15页 |
1.3 解决转基因安全隐患的策略 | 第15-20页 |
1.3.1 内源转基因的提出 | 第16页 |
1.3.2 目的基因的同源化 | 第16页 |
1.3.3 重要功能元件的同源化 | 第16-17页 |
1.3.4 规避载体骨架序列 | 第17-18页 |
1.3.5 规避筛选标记基因 | 第18-20页 |
1.3.5.1 标记基因剔除法 | 第18-19页 |
1.3.5.2 无筛选标记基因转化法 | 第19页 |
1.3.5.3 安全标记基因转化法 | 第19-20页 |
1.4 本课题的研究设计 | 第20-22页 |
1.4.1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20-21页 |
1.4.2 研究设计与内容 | 第21页 |
1.4.3 研究的创新性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22-30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22-24页 |
2.1.1 植物材料 | 第22页 |
2.1.2 菌株及质粒载体 | 第22页 |
2.1.3 引物 | 第22-24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24-30页 |
2.2.1 植物材料的培养 | 第24页 |
2.2.2 PCR反应 | 第24页 |
2.2.3 酶切反应 | 第24-25页 |
2.2.4 连接反应 | 第25页 |
2.2.5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及热击转化 | 第25页 |
2.2.6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及电击转化 | 第25-26页 |
2.2.7 质粒提取 | 第26页 |
2.2.8 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遗传转化 | 第26-27页 |
2.2.9 农杆菌介导的拟南芥浸花法遗传转化及转基因植株筛选 | 第27-28页 |
2.2.10 基因组DNA的小量提取 | 第28页 |
2.2.11 载体骨架带入的检测 | 第28-29页 |
2.2.12 GUS活性组织化学染色 | 第29页 |
2.2.13 马铃薯的瞬时遗传转化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| 第30-46页 |
3.1 右边界序列功能分析 | 第30-31页 |
3.1.1 马铃薯类“T-DNA”元件起始功能检测载体构建 | 第30-31页 |
3.1.2 稳定转化马铃薯分析3条优选类“T-DNA”元件起始转移效率 | 第31页 |
3.2 左边界序列功能分析 | 第31-36页 |
3.2.1 转基因拟南芥的获得 | 第31-32页 |
3.2.2 阳性转基因拟南芥gDNA的鉴定 | 第32-33页 |
3.2.3 质粒载体骨架带入频率分析 | 第33-34页 |
3.2.4 多LB载体的骨架带入频率分析 | 第34-36页 |
3.3 内源表达载体pCAMBIA1302-1RB-AtNHX1-GUS-4~*5LB的构建 | 第36-38页 |
3.4 马铃薯盐筛选体系优化 | 第38-40页 |
3.4.1 不同浓度NaCl的遗传转化结果 | 第38页 |
3.4.2 增加6-BA浓度后遗传转化的结果 | 第38-39页 |
3.4.3 更换激素浓度比例遗传转化的结果 | 第39-40页 |
3.5 瞬时转化分析载体骨架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3.6 内源表达载体的优化与表达体系的初步建立 | 第41-46页 |
3.6.1 内源表达载体的优化 | 第41-42页 |
3.6.2 内源表达体系的初步建立 | 第42-44页 |
3.6.3 转基因株系的骨架带入分析 | 第44-45页 |
3.6.4 转基因株系的耐盐性验证 | 第45-46页 |
第四章 讨论 | 第46-52页 |
4.1 起始转移序列的功能分析 | 第46页 |
4.2 终止转移序列的功能分析 | 第46-47页 |
4.3 安全标记转化 | 第47-49页 |
4.3.1 激素、盐等因素对安全标记转化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4.3.2 载体骨架对马铃薯转化效率的影响 | 第49页 |
4.4 马铃薯植株的耐盐性 | 第49-50页 |
4.5 研究总结与展望 | 第50-52页 |
4.5.1 研究总结 | 第50-51页 |
4.5.2 研究展望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8页 |
附录Ⅰ 本研究中载体构建信息 | 第58-59页 |
致谢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