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一般工业技术论文--工程材料学论文--特种结构材料论文

金铜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42页
    1.1 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、分类、特性第12-13页
    1.2 金属纳米材料的基本定义、制备简述和经典的结晶控制过程理论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金属纳米材料的基本定义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简述、结晶控制过程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.1 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简述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.2 金属纳米材料的结晶控制过程第14-16页
    1.3 金属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光学性质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表面等离子共振性质第17-19页
    1.4 几种典型的金属纳米材料第19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金纳米粒子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金纳米棒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金属纳米团簇第25-29页
    1.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第29-32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32-42页
第二章 基于金纳米棒免标记分析甲基转移酶的活性第42-58页
    2.1 前言第42-43页
    2.2 实验部分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试剂和仪器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试验仪器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Au NRs的制备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DNA甲基化的检测和Dam MTase活性分析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实验条件优化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圆二色谱的测定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抑制剂对DNA甲基转移酶的影响第46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讨论第46-5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检测原理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Au NRs的表征及其稳定性考察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可行性验证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实验原理验证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DNA甲基化检测条件的优化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DNA甲基转移酶的线性分析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的考察第53-54页
    2.4 小结第54-55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55-58页
第三章 基于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制备铜纳米簇并应用于NO_2~-的检测第58-88页
    3.1 前言第58-61页
    3.2 实验部分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材料与试剂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仪器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以AA为还原剂制备Cu NCs反应的主要步骤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基于Cu NCs的荧光猝灭检测NO_2~-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基于Cu NCs的荧光猝灭检测NO_2~-的选择性实验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实际水样中NO_2~-离子的分析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基于Cu NCs的荧光猝灭检测NO_2~-的纸色谱法第63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63-8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Cu NCs的形成机理、发光性质相关探讨第63-7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1.1 在30 min内Cu NCs制备液中纳米粒子的主要形貌第63-6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1.2 在30-240 min内Cu NCs反应液中纳米粒子的形貌演变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1.3 反应时间为180 min和240 min时,样品的TEM和SAED表征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1.4 Cu NCs形成机理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1.5 Cu NCs生长过程的光学性质的考察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1.6 Cu NCs生长过程的UV和FL光谱比较及荧光发光机理解释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以AA为还原剂制备蓝色荧光Cu NCs的表征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Cu NCs表征及Cu NCs的稳定性考察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NO_2~-对Cu NCs的荧光猝灭的实验验证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NO_2~-诱导猝灭Cu NCs荧光的机理研究第74-7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基于NO_2~-猝灭Cu NCs荧光的选择性实验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利用Cu NCs作为荧光探针检测NO_2~-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8 基于NO_2~-猝灭Cu NCs荧光在实际水样检测中的应用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9 基于NO_2~-猝灭Cu NCs荧光探索其在检测试纸中的应用第79-80页
    3.4 结论第80-81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81-88页
第四章 基于多巴胺为还原剂制备铜纳米簇用于S~(2-)检测第88-101页
    4.1 前言第88-89页
    4.2 实验部分第89-9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材料与试剂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仪器第9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以DA为还原剂制备Cu NCs反应的主要步骤第9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以DA为还原剂生成的Cu NCs检测S~(2-)第9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实际水样中S2-离子的分析第90-91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讨论第91-9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以DA为还原剂生成绿色荧光Cu NCs的表征第91-9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1.1 荧光激发光谱优化和荧光照片的表征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1.2 排除DA本身产生的聚合对生成物荧光的影响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1.3 XPS对生成Cu NCs的表征第9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检测S~(2-)离子可行性验证第93-9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94-9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选择性考察第9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灵敏性考察第95-9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检测S~(2-)离子的荧光猝灭机理研究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7 基于S~(2-)猝灭Cu NCs荧光在实际水样检测中的应用第97-98页
    4.4 小结第98-99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99-101页
第五章 金铜纳米合金簇的制备及其在检测生物硫醇中的应用第101-117页
    5.1 前言第101-103页
    5.2 实验部分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材料与试剂第10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仪器第10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以SA为还原剂制备AuCu NCs、Cu NCs、Au NCs的主要步骤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以AuCu NCs为荧光探针检测生物硫醇第104页
    5.3 结果与讨论第104-11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以SA为还原剂制备AuCu NCs的表征第104-10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以AuCu NCs为荧光探针检测生物硫醇第106-10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检测生物硫醇机理的研究第108-11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3.3.1 分别以Cu NCs和Au NCs为探针检测生物硫醇第108-11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3.3.2 以AuCu NCs为探针检测生物硫醇的光散射、TEM和AFM表征第110-11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选择性考察第112-113页
    5.4 小结第113-114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114-117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17-120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117-118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118-120页
致谢第120-121页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21页

论文共12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B/S架构的高校二手网络交易平台的设计与实现
下一篇:扣件式钢管大模板支撑体系的应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