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炼焦化学工业论文--煤的高温干馏论文--化学产品加工论文--沥青加工论文

分散剂与煤沥青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煤沥青水浆制备的影响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7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选题意义第11-23页
    1.1 煤沥青水浆的研究进展第11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煤沥青的性质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煤沥青的应用研究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煤沥青水浆的研究现状第15-17页
    1.2 分散剂与煤沥青的作用原理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分散剂的作用原理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分散剂在固体表面的润湿原理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分散剂在固体表面的吸附原理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分散剂对体系Zeta电位的影响第19页
    1.3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选题意义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内容第20-23页
第二章 阴离子型分散剂与煤沥青的相互作用第23-37页
    2.1 实验原料和试剂第23-24页
    2.2 实验仪器第24页
    2.3 实验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原料煤沥青的性质分析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阴离子型分散剂的表面活性研究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阴离子型分散剂在煤沥青表面的润湿性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阴离子型分散剂对煤沥青水浆制备的影响第25页
    2.4 原料煤沥青的性质分析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扫描电镜与能谱联用分析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XPS分析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羧基含量的测定第28-29页
    2.5 阴离子型分散剂的表面活性研究第29-30页
    2.6 阴离子型分散剂在煤沥青表面的润湿性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接触角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铺展系数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6.3 Zisman理论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6.4 粘附功第33-34页
    2.7 阴离子型分散剂对煤沥青水浆制备的影响第34页
    2.8 本章小结第34-37页
第三章 阳离子型分散剂与煤沥青的相互作用第37-51页
    3.1 实验原料和试剂第37-38页
    3.2 实验仪器第38页
    3.3 实验方法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阳离子型分散剂的表面活性研究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阳离子型分散剂与煤沥青的相互作用研究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阳离子型分散剂对煤沥青水浆制备的影响第40页
    3.4 原料煤沥青的性质分析第40页
    3.5 阳离子型分散剂的表面活性研究第40-41页
    3.6 阳离子型分散剂与煤沥青的相互作用研究第41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分散剂在煤沥青表面的润湿性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分散剂在煤沥青表面的吸附性第45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煤沥青水浆分散体系的Zeta电位第49-50页
    3.7 阳离子型分散剂对煤沥青水浆制备的影响第50页
    3.8 本章小结第50-51页
第四章 分散剂STAC对煤沥青水浆制备过程的影响第51-59页
    4.1 制备煤沥青水浆用分散剂的筛选第51页
    4.2 实验原料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煤沥青粒度分布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煤沥青表面形貌第52-53页
    4.3 实验方法第53-54页
    4.4 结果与讨论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煤沥青的成浆性研究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煤沥青水浆的流变性研究第54-57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57-59页
第五章 总结和建议第59-61页
    5.1 总结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分散剂和煤沥青的性质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分散剂在煤沥青表面的润湿、吸附和电位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分散剂对制浆过程的影响第60页
    5.2 建议第60-61页
参考文献第61-67页
致谢第67-69页
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9页

论文共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水性环氧涂料的制备及含氟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和应用
下一篇:阳离子型聚苯乙烯纳米粒子作为新型煤炭浮选捕收剂的试验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