铜阳极泥浮选工艺富集金银的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3页 |
1.1 铜阳极泥概述 | 第11-12页 |
1.1.1 铜阳极泥的形成 | 第11页 |
1.1.2 铜阳极泥的组成 | 第11-12页 |
1.2 铜阳极泥的处理工艺 | 第12-16页 |
1.2.1 火法工艺 | 第12-14页 |
1.2.2 全湿法工艺 | 第14页 |
1.2.3 氯化工艺 | 第14-15页 |
1.2.4 选冶联合工艺 | 第15-16页 |
1.3 浮选捕收剂的研究现状 | 第16-20页 |
1.3.1 捕收剂的发展现状 | 第16-18页 |
1.3.2 捕收剂的结构及原理 | 第18-20页 |
1.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| 第20-23页 |
第2章 实验设备、药剂、分析方法 | 第23-29页 |
2.1 试样、药剂、仪器 | 第23-25页 |
2.1.1 试样 | 第23页 |
2.1.2 设备 | 第23-24页 |
2.1.3 药剂 | 第24-25页 |
2.2 分析方法 | 第25-29页 |
2.2.1 定性和定量分析 | 第25页 |
2.2.2 XRD分析 | 第25-26页 |
2.2.3 扫描电镜分析 | 第26页 |
2.2.4 粒级分布测试 | 第26页 |
2.2.5 红外光谱分析 | 第26-27页 |
2.2.6 电化学分析 | 第27-29页 |
第3章 工艺矿物学分析 | 第29-43页 |
3.1 铜阳极泥的物相分析 | 第29-33页 |
3.1.1 XRF、ICP分析 | 第29-30页 |
3.1.2 XRD分析 | 第30页 |
3.1.3 SEM分析 | 第30-32页 |
3.1.4 粒度分析 | 第32-33页 |
3.2 焙烧酸浸渣的物相分析 | 第33-37页 |
3.2.1 XRF、ICP分析 | 第33-34页 |
3.2.2 XRD分析 | 第34页 |
3.2.3 SEM分析 | 第34-36页 |
3.2.4 粒度分析 | 第36-37页 |
3.3 红外光谱分析 | 第37-39页 |
3.4 电化学分析 | 第39-41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1-43页 |
第4章 黄药类捕收剂的合成 | 第43-59页 |
4.1 概述 | 第43页 |
4.2 丁基钠黄药的合成 | 第43-50页 |
4.2.1 合成原理 | 第43-45页 |
4.2.2 影响因素 | 第45-46页 |
4.2.3 合成工艺 | 第46-47页 |
4.2.4 结果与讨论 | 第47-50页 |
4.3 高级黄药-JH-01的合成 | 第50-57页 |
4.3.1 合成原理 | 第50-51页 |
4.3.2 影响因素 | 第51-53页 |
4.3.3 合成工艺 | 第53-54页 |
4.3.4 结果与讨论 | 第54-57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7-59页 |
第5章 铜阳极泥浮选工艺的研究 | 第59-85页 |
5.1 概述 | 第59-60页 |
5.2 粗选实验 | 第60-75页 |
5.2.1 预处理影响实验 | 第61-63页 |
5.2.2 矿浆浓度影响实验 | 第63-65页 |
5.2.3 pH值影响实验 | 第65-68页 |
5.2.4 捕收剂类型影响实验 | 第68-70页 |
5.2.5 捕收剂用量影响实验 | 第70-72页 |
5.2.6 抑制剂用量影响实验 | 第72-75页 |
5.3 精选实验 | 第75-83页 |
5.3.1 矿浆浓度影响实验 | 第75-77页 |
5.3.2 pH值影响实验 | 第77-79页 |
5.3.3 捕收剂用量影响实验 | 第79-81页 |
5.3.4 抑制剂用量影响实验 | 第81-83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83-85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85-8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7-91页 |
致谢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