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矿床学论文--矿床分类论文--燃料矿床论文--石油、天然气论文

准噶尔盆地春光区块沙湾组地震沉积学分析及砂体结构研究

作者简介第6-8页
摘要第8-12页
abstract第12-17页
第一章 前言第21-34页
    1.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1-22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2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沉积体系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地震沉积学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砂体构型研究现状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砂体定量化研究现状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研究区研究现状第29-30页
    1.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30-32页
    1.4 完成的工作量第32-33页
    1.5 主要创新点第33-34页
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34-39页
    2.1 地理位置及油田开发状况第34-35页
    2.2 区域构造背景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车排子凸起构造背景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构造演化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地层及沉积特征第37-39页
第三章 物源体系分析第39-46页
    3.1 古地貌分析第39页
    3.2 锆石U-Pb法第39-41页
    3.3 古水流分析第41-42页
    3.4 重矿物分析第42-44页
    3.5 砂地比第44-46页
第四章 等时层序地层格架第46-61页
    4.1 层序界面识别及界面特征第46-52页
    4.2 单井层序单元划分及内部构成第52-55页
    4.3 连井层序地层格架第55-61页
第五章 地震沉积学分析第61-72页
    5.1 地震沉积学理论基础第61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地震分辨率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子波相位效应第62-64页
    5.2 地震沉积学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地震岩性学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地震地貌学第64页
    5.3 地震沉积学分析第64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地震资料预处理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等时标志层追踪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90°相位转换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研究区岩石物理关系分析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地层切片制作与标定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6 典型地层切片解释及沉积相分析第67-72页
第六章 沉积体系特征及空间演化第72-118页
    6.1 岩心沉积学分析第72-8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岩石学特征第72-7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岩石相类型第78-8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测井相特征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地震相特征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5 单井相特征第84-86页
    6.2 沉积体系及沉积微相分析第86-9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冲积扇沉积体系第87-8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河流沉积体系第89-9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第93-9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5 滨浅湖第97-98页
    6.3 沉积微相空间展布规律第98-11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砂体垂向分布规律第98-103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沉积微相剖面展布规律第103-10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规律第109-115页
    6.4 沉积演化规律及沉积模式第115-118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沉积体系垂向演化规律第115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沉积模式第115-116页
        6.4.3 沉积演化主控因素分析第116-118页
第七章 砂体结构特征及定量表征第118-141页
    7.1 不同砂体成因类型及特征第118-121页
    7.2 砂体结构特征第121-129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砂体平面展布特征第121-122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砂体平面接触样式及识别标志第122-124页
        7.2.3 砂体垂向叠置样式及识别标志第124-126页
        7.2.4 砂体结构垂向演化规律第126-129页
    7.3 砂体定量表征第129-137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基于GoogleEarth现代沉积的定量表征第129-134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基于地震资料的砂体定量表征第134-136页
        7.3.3 有利砂体分布特征第136-137页
    7.4 有利目标预测第137-141页
第八章 结论第141-143页
致谢第143-145页
参考文献第145-160页

论文共1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宁夏贺兰山北段构造—岩浆演化与金矿床成因
下一篇:海相油气成藏改造的Re-Os年代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