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药学论文--中药药理学论文--中药实验药理论文

黄连素对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一章 序言第9-1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9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、病理进程及评价指标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肝纤维化模型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药物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5 有关黄连素的研究进展第14-15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、意义第15-16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第16页
    1.4 研究路线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体内实验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体外实验第16-18页
第二章 黄连素治疗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研究第18-35页
    2.1 前言第18页
    2.2 实验材料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动物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主要试剂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主要仪器设备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主要溶液的配置第20-21页
    2.3 实验方法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建立及分组给药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肝脏病理学检查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检测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免疫组化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实时荧光定量PCR(Quantitative real-time PCR)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蛋白免疫印迹法(Western blot)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8 统计学分析第25页
    2.4 结果第25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黄连素预防性给药改善肝纤维化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黄连素治疗性给药逆转肝纤维化第29-33页
    2.5 讨论第33-35页
第三章 黄连素抑制肝星状细胞减轻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第35-49页
    3.1 前言第35页
    3.2 实验材料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用细胞株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主要试剂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主要耗材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主要仪器设备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主要溶液的配置第37页
    3.3 实验方法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细胞系复苏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细胞传代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细胞给药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蛋白免疫印迹法(Western blot)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实时荧光定量PCR(Quantitative real-time PCR)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免疫荧光检测p65核转位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统计第41页
    3.4 结果第41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黄连素抑制LX-2 细胞 α-SMA蛋白水平的表达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黄连素抑制LX-2 细胞 α-SMA在mRN A水平的表达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黄连素抑制LX-2 细胞Col1α1 蛋白水平的表达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黄连素抑制LX-2 细胞Col1α1 在mRN A水平的表达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黄连素抑制LX-2 细胞TGFβ1 蛋白水平的表达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6 黄连素时间依赖性抑制LX-2 细胞Smad2磷酸化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7 黄连素剂量依赖性抑制LX-2 细胞Smad2的磷酸化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8 黄连素剂量依赖性抑制LX-2 细胞p65的磷酸化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9 黄连素抑制LX-2 细胞p65入核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0 黄连素抑制LX-2 细胞NOX4蛋白水平的表达第47页
    3.5 讨论第47-49页
第四章 总结与讨论第49-52页
参考文献第52-59页
附录一:缩写词中英文对照第59-61页
附录二;攻读研究生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1-62页
致谢第62-63页

论文共6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AIV-PB2特异性M1GS核酶的构建及其活性研究
下一篇:正电子标记纳米探针68Ga-NOTA-DGL及68Ga-NOTA-DGL-PEG-RGDyC的制备方法及其体内外生物学评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