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基础医学论文--医学微生物学(病原细菌学、病原微生物学)论文--人体病毒学(致病病毒)论文

AIV-PB2特异性M1GS核酶的构建及其活性研究

中文摘要第8-9页
Abstract第9-10页
前言第11-14页
第一部分 M1GS核酶胞外靶向切割活性的研究第14-45页
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14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1 实验材料与主要试剂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 实验方法第15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 PB2基因的克隆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.1 技术路线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.2 PB2基因两端引物设计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.3 PB2基因的PCR扩增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.4 pGEM3z质粒载体的制备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.5 基因和载体双酶切、连接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.6 制备感受态宿主菌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.7 转化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.8 对转化子快速鉴定与测序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 人工M1GS核酶的设计与构建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.1 人工M1GS的靶位确定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.2 验证质粒pFL117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.3 M1GS上下游引物的设计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 M1GS核酶DNA模板的制备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1 PCR扩增M1GS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2 M1GS PCR产物末端平滑处理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 PB2基因小片段的亚克隆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.1 亚克隆片段的选择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.2 PB2基因小片段亚克隆的引物设计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.3 PB2小片段亚克隆与筛选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5 体外转录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5.1 M1GS核酶的体外转录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5.2 底物基因片段的体外转录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5.2.1 PB2小片段亚克隆质粒的处理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5.2.2 体外转录PB2基因各片段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6 M1GS核酶的体外切割实验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7 凝胶电泳与放射自显影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7.1 凝胶电泳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7.1.1 凝胶的制备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7.1.2 电泳条件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7.1.3 电泳后处理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7.2 放射自显影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8 M1GS核酶的酶活力计算第28页
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28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1 AIV聚合酶PB2基因的克隆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1 PB2-pGEM3z质粒的构建与鉴定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2 pFL117质粒测序鉴定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 M1GS体外转录模板的构建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 人工核酶M1GS的体外切割第29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 底物片段的体外转录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 核酶的体外转录第31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 对bridge RNA的理论筛选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5 GS序列与bridge RNA二级结构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6 M1GS与底物相互作用模拟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.1 底物二级结构预测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.2 M1GS与靶位相互作用自由能预测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7 底物片段RNA的处理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2.8 关于M1GS核酶的非预定靶位切割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9 底物与核酶的比例第44-45页
第二部分 M1GS核酶胞内反义效应的研究第45-59页
    材料及方法第45-54页
        1 实验材料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 酶及试剂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 质粒和细胞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2 实验方法第46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M1GS核酶真核表达质粒(M1GS/T_(1105)-pLXSN、M1GS/T_(1523)-pLXSN和M1GS/C_(1760)-pLXSN)的构建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1 克隆的技术路线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2 M1GS核酶基因的PCR扩增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3 凝胶回收与纯化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4 载体pLXSN的制备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5 双酶切、连接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6 制备感受态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7 转化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8 碱裂解法抽提质粒验证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质粒(PB2 -EGFP)的构建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 PB2基因的PCR扩增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.1 引物的设计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.2 PCR扩增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 pEGFP-N1质粒的提取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3 双酶切底物及载体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4 连接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5 转化及鉴定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红色荧光蛋白质粒的制备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 共转染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1 MDCK细胞培养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2 转染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 基因组的抽提与鉴定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 细胞RNA的抽提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7 细胞蛋白的提取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8 蛋白表达实验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9 RT-PCR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9.1 cDNA第一链的合成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9.2 cDNA的PCR扩增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0 荧光观察与检测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0.1 荧光显微镜观察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0.2 Typhoon9200荧光扫描第54页
    结果与分析第54-59页
        1 M1GS-pLXSN重组质粒的PCR鉴定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2 PB2-EGFP重组质粒的鉴定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3 转染细胞内M1GS核酶表达的鉴定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 核酶M1GS对靶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的检测 1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 核酶M1GS对靶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的检测 2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1 荧光显微镜观察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 荧光扫描检测第59页
讨论第59-62页
小结与展望第62-64页
    一、小结第62-63页
    二、展望第63-64页
附录(Appendix)第64-72页
    附录1 基因序列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1. AIV PB2基因序列(Genebank)第64-66页
    附录2 测序图第66-71页
        1. pFL117质粒的测序图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2. M1GS-T_(436)质粒的测序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 M1GS-T_(934)质粒的测序图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4. M1GS-T_(1105)质粒的测序图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 M1GS-T_(1523)质粒的测序图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6. M1GS-T_(1771)质粒的测序图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7. M1GS-C_(341)质粒的测序图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8. M1GS-C_(1531)质粒的测序图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9. M1GS-C_(1760)质粒的测序图第70-71页
    附录3 溶液配方简介第71-72页
一、关键技术的科学性、先进性和创造性评述第72页
二、项目成果情况第72-74页
    1. 项目成果对相关研发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科发展的作用和影响第72页
    2. 项目成果应用、转化情况及前景分析第72-73页
    存在问题第73-74页
参考文献第74-77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7页
致谢第77页

论文共7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重金属铜锌对病原菌及环境细菌耐药性的影响
下一篇:黄连素对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