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8-10页 |
1.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| 第8页 |
1.2 选题研究现状 | 第8-10页 |
2 中国画构图的由来及其重要性 | 第10-12页 |
2.1 中国画构图的由来 | 第10页 |
2.2 论中国画构图的重要性 | 第10-12页 |
3 详解中国画构图法则 | 第12-40页 |
3.1 中国画构图中的“经营位置” | 第12-19页 |
3.1.1“经营位置”的概述 | 第12页 |
3.1.2 历代画家对“经营位置”的见解 | 第12-15页 |
3.1.3 中国绘画中经营位置的艺术结构 | 第15-19页 |
3.2 中国画构图当中的主宾关系 | 第19-21页 |
3.3 中国画构图中动与静关系的解读 | 第21-23页 |
3.4 中国画构图中藏与露的关系处理 | 第23-26页 |
3.5 中国画中开和关系的几种形式和应用 | 第26-28页 |
3.6 详解中国画构图中的“留白” | 第28-35页 |
3.6.1 对中国画“留白”的理解 | 第28页 |
3.6.2 中国画留白形式的产生和发展 | 第28-30页 |
3.6.3 中国画构图中“留白”的特点及作用 | 第30-32页 |
3.6.4 中国画中的留白与气韵 | 第32-34页 |
3.6.5 当代中国画创作对传统“留白”形式的继承 | 第34-35页 |
3.7 中西绘画构图要素的比较 | 第35-40页 |
3.7.1 中西绘画构图中色彩的比较 | 第35-36页 |
3.7.2 中西绘画构图中结构的比较 | 第36-40页 |
4 中国画构图中的意境及气韵 | 第40-48页 |
4.1 中国画构图中的意境体现 | 第40-44页 |
4.1.1 中国绘画中意境的概述 | 第40页 |
4.1.2 中国绘画中意境论的发展过程 | 第40-43页 |
4.1.3 中国画构图中意境的重要性 | 第43-44页 |
4.2 中国画构图中的气韵体现 | 第44-48页 |
4.2.1 中国绘画中“气韵”的概述 | 第44-45页 |
4.2.2 气韵的产生与发展 | 第45页 |
4.2.3 气韵生动 | 第45-46页 |
4.2.4 中国绘画作品中气韵生动的体现 | 第46-48页 |
5 中国文化思想对中国画构图的影响 | 第48-52页 |
5.1 儒家思想对中国画构图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5.2 道家“出世观”、禅宗思想对中国画构图的影响 | 第49-52页 |
结语 | 第52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6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56-58页 |
致谢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