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神分析学视野下今敏动画梦境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9-13页 |
1.1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1.1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1.1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2-13页 |
2 造梦大师——今敏 | 第13-29页 |
2.1 今敏生平背景及创作历程 | 第13-14页 |
2.1.1 今敏生平背景 | 第13页 |
2.1.2 今敏动画创作历程 | 第13-14页 |
2.2 今敏动画作品介绍 | 第14-29页 |
2.2.1 人格分裂与多重梦境——《未麻的部屋》 | 第15-18页 |
2.2.2 千年追爱之旅——《千年女优》 | 第18-20页 |
2.2.3 逃避与面对——《东京教父》 | 第20-22页 |
2.2.4 梦境的自由穿梭——《红辣椒》 | 第22-25页 |
2.2.5 群体的迷狂——《妄想代理人》 | 第25-29页 |
3 今敏动画创作观与其他梦境电影 | 第29-37页 |
3.1 电影与梦 | 第29-32页 |
3.1.1 电影如梦 | 第29-31页 |
3.1.2 电影史上的梦境电影 | 第31-32页 |
3.2 今敏动画创作观 | 第32-33页 |
3.3 今敏作品对真人电影的影响 | 第33-37页 |
4 今敏动画作品中梦境与人格分析 | 第37-53页 |
4.1 人格失衡:心灵深处的压力与创伤 | 第37-42页 |
4.1.1 自我指认的错觉 | 第38-39页 |
4.1.2 人格分裂与统一 | 第39-40页 |
4.1.3 童年创伤 | 第40-42页 |
4.2 防御机制:在梦境与幻想中逃避 | 第42-45页 |
4.2.1 逃避机制:逃避与面对 | 第42-43页 |
4.2.2 攻击机制:本我与自我的决裂 | 第43-44页 |
4.2.3 代替机制:梦的合理化 | 第44-45页 |
4.3 梦境与潜意识:梦的运作与自我探索 | 第45-53页 |
4.3.1 梦的运作 | 第45-46页 |
4.3.2 梦与自我探索:《红辣椒》粉川梦境详解 | 第46-50页 |
4.3.3 今敏作品中其他梦境简析 | 第50-53页 |
5 今敏动画筑梦元素与技巧 | 第53-73页 |
5.1 多重叙事元素 | 第53-58页 |
5.1.1 戏中戏 | 第53-55页 |
5.1.2 镜中像 | 第55-58页 |
5.2 多向度时空交错转换 | 第58-64页 |
5.2.1 利用画面造型的承接转场 | 第58-60页 |
5.2.2 利用动作的连续性承接转场 | 第60-62页 |
5.2.3 利用声音内容的延续性转场 | 第62-64页 |
5.2.4 利用情节的关联转场 | 第64页 |
5.3 镜头模拟主观世界 | 第64-66页 |
5.3.1 主观视点与潜意识 | 第65页 |
5.3.2 主观世界与意识幻境 | 第65-66页 |
5.4 迷幻的音乐、音效 | 第66-69页 |
5.4.1 声音对剧情的塑造 | 第66-68页 |
5.4.2 音乐对作品的渲染 | 第68-69页 |
5.5 光影的变化与营造 | 第69-73页 |
5.5.1 对人物的塑造作用 | 第70-71页 |
5.5.2 加强情绪气氛功能 | 第71-73页 |
6 今敏动画作品中梦境元素的审美特征 | 第73-87页 |
6.1 形成隐喻、象征意义 | 第73-78页 |
6.2 丰富叙事空间 | 第78-81页 |
6.3 虚实相间,增强悬念 | 第81-82页 |
6.4 停滞“本事”时间,改变叙事节奏 | 第82-83页 |
6.5 构成“梦幻式复调结构” | 第83-87页 |
结语 | 第87-8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9-91页 |
附录 | 第91-93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93-95页 |
致谢 | 第9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