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分析化学论文

多功能荧光化学传感器、荧光力传感器的设计合成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第一章 绪论第14-48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4-15页
    1.2 荧光化学传感器的主要检测机理第15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光诱导电子转移(PET)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分子内电荷转移(ICT)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型(FRET)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激基缔合物型(excimer and exciplex system)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化学反应型(chemical reaction system)第21-23页
    1.3 多目标物检测荧光化学传感器第23-26页
    1.4 荧光力传感器第26-4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小分子非聚集诱导发光型力致变色材料(non-AIE)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小分子聚集诱导发光型力致变色材料(AIE)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染料掺杂型力致变色聚合物材料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化学断键型力致变色聚合物材料第37-40页
    1.5 本论文的设计思想和研究内容第40-42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42-48页
第二章 基于2,2'-联咪唑基团支化共轭聚合物的多功能荧光化学传感器第48-68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48-49页
    2.2 实验部分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原料和表征仪器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4-碘-N-(4-碘苯)-N-苯胺(1)的合成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N-苯基-4-(4,4,5,5-四甲基-1,3,2-二氧杂戊硼烷-2-基)-N-(4-(4,4,5,5-四甲基-1,3,2-二氧杂戊硼烷-2-基)苯基)苯胺(M-1)的合成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2,2'-联咪唑(2)的合成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N,N'-二(丙酸正丁酯基)-2,2'-联咪唑(3)的合成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5,5'-二溴-N,N'-二(丙酸正丁酯基)-2,2'联咪唑(M-2)的合成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三(4-碘苯基)胺(4)的合成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8 三(4-(4,4,5,5-四甲基-1,3,2-二氧杂硼烷-2-基)苯基)胺(M-3)的合成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9 线形共轭聚合物(LP)的合成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0 支化共轭聚合物的合成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1 样品配制及分析条件第53页
    2.3 结果和讨论第53-6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Co~(2+)和Ag~+传感性能第56-6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半胱氨酸传感性能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强酸性气体传感性能第62-64页
    2.4 结论第64-65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65-68页
第三章 共轭聚合物纳米粒子的设计合成与荧光传感性能研究第68-80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68页
    3.2 实验部分第68-7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原料和表征仪器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N,N'-二(丙酸正丁酯基)-2,2'-联咪唑(M0)的合成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5,5'-二溴-N,N'-二(丙酸正丁酯基)-2,2'联咪唑(M1)的合成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N-己基-3,6-二(4,4,5,5-四甲基-1,3,2-二氧杂戊硼烷-2-基)咔唑(M2)的合成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咔唑-联咪唑-苯并噻二唑三元共聚物P1的合成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荧光量子产率测定第70-71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71-75页
    3.4 结论第75-77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77-80页
第四章 基于芘硼酸环状酯的室温自回复型力致变色材料第80-94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80-81页
    4.2 实验部分第81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原料和表征仪器第8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1-溴代芘的合成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4,4,5,5-四甲基-2-(芘基-1-基)-1,3,2-二氧杂硼烷(PPB)的合成第8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1-硼酸基芘的合成第8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5,5-二甲基-2-(芘基-1-基)-1,3,2-二氧杂硼烷(NPB)的合成第8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荧光量子产率的测定第82-83页
    4.3 结果和讨论第83-9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分子的设计、合成及表征第8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性能测试第83-90页
    4.4 结论第90-91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91-94页
第五章 具有高力响应灵敏度和多重荧光颜色转变能力的力致变色弹性体第94-114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94-95页
    5.2 实验部分第95-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原料和表征仪器第9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化合物1的合成第95-9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化合物THR的合成第9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交联剂TAR的合成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化合物2的合成第9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6 对照交联剂3的合成第9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7 化合物4的合成第97-9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8 化合物5的合成第9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9 对照交联剂6的合成第98-9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0 一重网络弹性体SN_x的制备第9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1 二重网络弹性体DN_x的制备第9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2 三重网络弹性体TN_x的合成第9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3 对照三重网络弹性体C-3和C-6的合成第99-100页
    5.3 结果和讨论第100-11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合成与表征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弹性体热力学性能测试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弹性体力致变色性能测试第102-110页
    5.4 结论第110-111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111-114页
结论第114-116页
在读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第116-118页
致谢第118页

论文共11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链穿梭聚合和连续的多组分反应调控聚合物结构的研究
下一篇:铂基纳米晶的可控合成及其电化学催化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