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2-16页 |
ABSTRACT | 第16-19页 |
1 导论 | 第20-31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20-23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20-22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22-23页 |
1.2 主要概念界定 | 第23-24页 |
1.1.1 农业经济调查 | 第23页 |
1.1.2 缺失值 | 第23-24页 |
1.3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目标 | 第24-25页 |
1.3.1 问题的提出 | 第24-25页 |
1.3.2 研究目标 | 第25页 |
1.4 技术路线与结构框架 | 第25-27页 |
1.4.1 技术路线 | 第25-26页 |
1.4.2 结构框架 | 第26-27页 |
1.5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| 第27-29页 |
1.5.1 研究方法 | 第27-28页 |
1.5.2 数据来源 | 第28-29页 |
1.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| 第29-31页 |
1.6.1 可能的创新 | 第29页 |
1.6.2 不足之处与展望 | 第29-31页 |
2 农业经济调查数据缺失值处理的文献综述 | 第31-40页 |
2.1 缺失值处理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综述 | 第31-35页 |
2.1.1 国外缺失值处理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综述 | 第31-34页 |
2.1.2 国内缺失值处理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综述 | 第34-35页 |
2.2 农业经济调查数据缺失值问题的研究综述 | 第35-39页 |
2.2.1 国外农业经济调查数据缺失值问题的研究综述 | 第35-36页 |
2.2.2 国内农业经济调查数据缺失值问题的研究综述 | 第36-39页 |
2.3 结论和评价 | 第39-40页 |
3 农业经济调查数据缺失值处理的研究基础和假设 | 第40-55页 |
3.1 农业经济调查的特点和数据缺失原因 | 第40-42页 |
3.1.1 农业经济调查的特点 | 第40-42页 |
3.1.2 农业经济调查数据缺失的原因 | 第42页 |
3.2 基本概念及符号表示 | 第42-45页 |
3.2.1 基本概念及符号 | 第42-43页 |
3.2.2 缺失数据及缺失信息的转换 | 第43-45页 |
3.3 模拟方法介绍 | 第45-46页 |
3.3.1 模拟方法的含义 | 第45页 |
3.3.2 采取模拟方法的原因 | 第45-46页 |
3.3.3 模拟方法的优势 | 第46页 |
3.4 农业经济调查数据的缺失模式 | 第46-47页 |
3.4.1 一般缺失模式 | 第46-47页 |
3.4.2 单一缺失模式 | 第47页 |
3.4.3 单调缺失模式 | 第47页 |
3.5 农业经济调查数据的缺失机制 | 第47-51页 |
3.5.1 农业经济调查数据缺失机制及模型 | 第47-49页 |
3.5.2 农业经济调查数据缺失机制的模拟 | 第49-51页 |
3.6 基本假设 | 第51-53页 |
3.6.1 农业经济调查总体分布的假设 | 第51页 |
3.6.2 农业经济调查样本随机性的假设 | 第51-52页 |
3.6.3 农业经济调查的变量假设 | 第52-53页 |
3.6.4 农业经济调查数据缺失模式的假设 | 第53页 |
3.6.5 农业经济调查数据缺失机制的假设 | 第53页 |
3.7 缺失值处理的统计软件 | 第53-55页 |
3.7.1 分析软件 | 第53-54页 |
3.7.2 本研究使用软件 | 第54页 |
3.7.3 本研究自编的R程序代码 | 第54-55页 |
4 农业经济调查数据缺失值处理的删除及模拟分析 | 第55-72页 |
4.1 成列删除及其缺陷分析 | 第55-61页 |
4.1.1 成列删除及其争议 | 第55-56页 |
4.1.2 成列删除引致的估计错误分析 | 第56-58页 |
4.1.3 成列删除引致数据损失和估计错误的模拟分析 | 第58-61页 |
4.2 成对删除及比较分析 | 第61-66页 |
4.2.1 成对删除及其争议 | 第61-62页 |
4.2.2 成对删除的估计复杂性分析 | 第62-63页 |
4.2.3 成对删除和成列删除在相关关系估计上的模拟比较分析 | 第63-66页 |
4.3 随机缺失下成列删除有偏估计的加权调整分析 | 第66-70页 |
4.3.1 加权调整的基本模型 | 第66-67页 |
4.3.2 加权调整的方法 | 第67-69页 |
4.3.3 加权调整效果的模拟分析 | 第69-70页 |
4.4 结论和讨论 | 第70-72页 |
5 农业经济调查数据缺失值处理的单一插补及模拟比较分析 | 第72-93页 |
5.1 单一插补的模型和缺陷分析 | 第72-74页 |
5.1.1 单一插补的基本思想 | 第72-73页 |
5.1.2 单一插补的基本模型 | 第73页 |
5.1.3 单一插补的缺陷分析 | 第73-74页 |
5.2 均值插补及其改进分析 | 第74-81页 |
5.2.1 关于均值插补的讨论 | 第74页 |
5.2.2 简单均值插补对总体方差的低估分析 | 第74-77页 |
5.2.3 均值插补离散性的改进分析 | 第77-78页 |
5.2.4 随机缺失下均值插补估计偏差的修正 | 第78-79页 |
5.2.5 简单均值插补对相关关系低估的模拟分析 | 第79-81页 |
5.3 回归插补及其插补效果的比较分析 | 第81-87页 |
5.3.1 关于回归插补的讨论 | 第81-82页 |
5.3.2 简单回归插补及对总体方差的低估分析 | 第82-84页 |
5.3.3 回归插补的改进分析 | 第84-85页 |
5.3.4 回归插补效果的模拟比较分析 | 第85-87页 |
5.4 基于模糊后验分布的热平台插补及比较分析 | 第87-91页 |
5.4.1 关于热平台插补的讨论 | 第87-88页 |
5.4.2 简单随机插补的稳健性分析 | 第88-89页 |
5.4.3 随机缺失下随机插补的改进 | 第89-90页 |
5.4.4 最近距离插补及其模型方法 | 第90-91页 |
5.4.5 热平台插补效果的模拟比较分析 | 第91页 |
5.5 结论和评论 | 第91-93页 |
6 农业经济调查数据缺失值处理的多重插补及比较应用分析 | 第93-123页 |
6.1 多重插补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模型 | 第93-95页 |
6.1.1 多重插补的基本思想 | 第93-94页 |
6.1.2 多重插补的基本模型 | 第94-95页 |
6.1.3 关于多重插补的插补次数选择的讨论 | 第95页 |
6.2 多重插补的参数估计和检验 | 第95-99页 |
6.2.1 多重插补的点估计 | 第95-98页 |
6.2.2 多重插补估计量的分布 | 第98页 |
6.2.3 多重插补的参数估计和检验方法 | 第98-99页 |
6.3 一元正态模型下的贝叶斯法多重插补及比较分析 | 第99-105页 |
6.3.1 一元正态线性模型的假设 | 第100页 |
6.3.2 贝叶斯多重插补方法的理论分析 | 第100-101页 |
6.3.3 贝叶斯多重插补方法的参数估计 | 第101-102页 |
6.3.4 贝叶斯多重插补方法的模拟比较分析 | 第102-105页 |
6.4 一元正态模型下BOOTSTRAP多重插补及比较分析 | 第105-109页 |
6.4.1 Bootstrap法和贝叶斯法在模型假设上的异同 | 第105页 |
6.4.2 Bootstrap多重插补方法的理论分析 | 第105-106页 |
6.4.3 Bootstrap多重插补方法的模拟比较分析 | 第106-109页 |
6.5 多元正态模型下联合分布多重插补及其应用分析 | 第109-119页 |
6.5.1 农业经济调查的多变量缺失问题 | 第109-110页 |
6.5.2 多元正态模型下联合分布多重插补方法的假设 | 第110页 |
6.5.3 农业经济调查数据的具体缺失模式 | 第110-111页 |
6.5.4 联合分布多重插补方法的理论分析 | 第111-113页 |
6.5.5 联合分布多重插补方法的模拟应用分析 | 第113-119页 |
6.6 多元正态模型下条件分布多重插补及模拟应用分析 | 第119-121页 |
6.6.1 多元正态模型下条件分布多重插补方法的假设 | 第119页 |
6.6.2 条件分布多重插补方法的模型 | 第119-120页 |
6.6.3 条件分布多重插补方法的模拟应用分析 | 第120-121页 |
6.7 结论与讨论 | 第121-123页 |
7 农业经济调查数据缺失值处理的实例应用分析 | 第123-135页 |
7.1 数据缺失信息描述 | 第123-127页 |
7.1.1 数据介绍 | 第123-124页 |
7.1.2 数据整理 | 第124-125页 |
7.1.3 缺失信息描述 | 第125-127页 |
7.2 单一缺失数据处理 | 第127-131页 |
7.2.1 目标变量和辅助变量选择 | 第127-129页 |
7.2.2 单一插补分析 | 第129-130页 |
7.2.3 多重插补分析 | 第130-131页 |
7.3 一般缺失数据处理 | 第131-133页 |
7.3.1 联合分布多重插补分析 | 第131-133页 |
7.3.2 条件分布多重插补分析 | 第133页 |
7.4 结论和讨论 | 第133-135页 |
8 结论和建议 | 第135-141页 |
8.1 结论 | 第135-138页 |
8.1.1 关于农业经济调查特点的结论 | 第135页 |
8.1.2 关于删除的结论 | 第135-136页 |
8.1.3 关于单一插补的结论 | 第136-137页 |
8.1.4 关于多重插补的结论 | 第137-138页 |
8.1.5 关于实际应用分析的结论 | 第138页 |
8.2 建议 | 第138-141页 |
8.2.1 处理缺失数据前的建议 | 第138-139页 |
8.2.2 处理缺失数据中的建议 | 第139-1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1-153页 |
附录 | 第153-176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176-177页 |
致谢 | 第177-1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