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10-23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10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1.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0-12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1.3.2 基本思路 | 第11-12页 |
1.4 薪酬制度优化理论基础 | 第12-19页 |
1.4.1 薪酬的界定 | 第13-15页 |
1.4.2 薪酬制度优化相关理论 | 第15-19页 |
1.5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9-23页 |
1.5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9-20页 |
1.5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20-21页 |
1.5.3 薪酬方案及优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| 第21-23页 |
第2章 牡丹区农村信用社薪酬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23-40页 |
2.1 牡丹区农村信用社介绍 | 第23-24页 |
2.2 牡丹区农村信用社薪酬制度现状 | 第24-31页 |
2.2.1 薪酬结构及概况 | 第24页 |
2.2.2 牡丹区农村信用社基层社现行薪酬制度 | 第24-26页 |
2.2.3 牡丹区农村信用社经济性薪酬调查 | 第26-28页 |
2.2.4 非经济性薪酬调查分析 | 第28-31页 |
2.3 牡丹区农村信用社薪酬制度的主要问题 | 第31-40页 |
2.3.1 薪酬制度结构有待优化 | 第31-33页 |
2.3.2 员工薪酬与企业绩效关联度不紧密 | 第33-34页 |
2.3.3 绩效考评体系有待提升 | 第34-36页 |
2.3.4 薪酬标准制定有一定的主观性 | 第36-38页 |
2.3.5 薪酬有效管理有待加强 | 第38-40页 |
第3章 牡丹区农村信用社薪酬制度的优化 | 第40-52页 |
3.1 牡丹区农村信用社薪酬激励制度优化设计 | 第40-43页 |
3.1.1 牡丹区农村信用社薪酬激励制度优化的基本原则 | 第40-41页 |
3.1.2 牡丹区农村信用社薪酬激励制度优化的基本思路 | 第41-43页 |
3.2 完善牡丹区农村信用社薪酬制度优化的具体方案 | 第43-52页 |
3.2.1 制定合理的薪酬优化制度结构 | 第43-46页 |
3.2.2 增强员工薪酬与企业绩效的关联度 | 第46-48页 |
3.2.3 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 | 第48-49页 |
3.2.4 提升薪酬标准的客观性 | 第49页 |
3.2.5 加大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互动 | 第49-50页 |
3.2.6 改变将薪酬视为纯支出的错误观念 | 第50-52页 |
第4章 牡丹区农村信用社薪酬制度优化的保障措施 | 第52-55页 |
4.1 充分发挥长期薪酬的重要作用 | 第52页 |
4.2 健全薪酬制度的信息披露制度 | 第52-53页 |
4.3 引入宽带薪酬制度管理模式 | 第53页 |
4.4 健全薪酬制度管理机制 | 第53-54页 |
4.5 约束机制的建设 | 第54-55页 |
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5-57页 |
5.1 结论 | 第55页 |
5.2 未来展望 | 第55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