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2-14页 |
1.3 医学图像相关分析 | 第14-17页 |
1.3.1 图像分割概述 | 第14-15页 |
1.3.2 CT图像分析 | 第15-17页 |
1.4 本文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| 第17-19页 |
第2章 肺部血管计算机辅助诊断相关问题研究 | 第19-29页 |
2.1 引言 | 第19页 |
2.2 医学图像分割方法分析 | 第19-24页 |
2.2.1 基于区域的分割方法 | 第19-21页 |
2.2.2 基于边缘的图像分割 | 第21-22页 |
2.2.3 基于特定理论的方法 | 第22-24页 |
2.3 肺部血管分割的可行性分析 | 第24-25页 |
2.4 ITK与VTK集成环境搭建 | 第25-28页 |
2.4.1 ITK与VTK | 第25-26页 |
2.4.2 ITK与VTK的集成 | 第26-28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3章 肺部血管增强结合区域生长分割算法研究 | 第29-49页 |
3.1 引言 | 第29页 |
3.2 肺实质分割 | 第29-35页 |
3.2.1 常用肺实质分割方法 | 第29页 |
3.2.2 肺部CT图像去噪 | 第29-30页 |
3.2.3 图像阈值化和形态学相结合的肺部区域分割 | 第30-33页 |
3.2.4 肺实质分割实验过程及结果 | 第33-35页 |
3.3 基于多尺度hessian矩阵的血管增强算法 | 第35-43页 |
3.3.1 Hessian矩阵分析 | 第36-38页 |
3.3.2 线性多尺度增强滤波器的构造 | 第38-40页 |
3.3.3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40-43页 |
3.4 基于逆浓度传播模型的血管增强 | 第43-46页 |
3.4.1 模型的提出与分析 | 第43-44页 |
3.4.2 算法流程 | 第44-45页 |
3.4.3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45-46页 |
3.5 区域生长算法分割血管 | 第46-48页 |
3.5.1 区域生长原理 | 第46页 |
3.5.2 算法的具体步骤 | 第46-47页 |
3.5.3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47-48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4章 基于主动轮廓模型和水平集方法的血管分割算法研究 | 第49-65页 |
4.1 引言 | 第49页 |
4.2 主动轮廓模型概述 | 第49-50页 |
4.3 水平集理论 | 第50-54页 |
4.3.1 曲线演化理论 | 第50-51页 |
4.3.2 水平集方法 | 第51-54页 |
4.4 几何主动轮廓模型算法 | 第54-59页 |
4.4.1 Mumford-Shah模型 | 第54页 |
4.4.2 Chan-Vese模型 | 第54-57页 |
4.4.3 基于水平集方法的CV模型数值求解 | 第57-59页 |
4.5 CV模型的血管分割 | 第59-60页 |
4.5.1 CV模型的改进 | 第59-60页 |
4.5.2 基于改进的血管分割算法 | 第60页 |
4.6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60-63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63-65页 |
第5章 肺血管树三维重建算法及可视化的研究 | 第65-81页 |
5.1 引言 | 第65页 |
5.2 三维可视化概述与基本方法 | 第65-67页 |
5.2.1 体素模型 | 第65-66页 |
5.2.2 三维数据场 | 第66页 |
5.2.3 可视化流程 | 第66-67页 |
5.3 三维图像的表面重建算法研究 | 第67-69页 |
5.3.1 等值面 | 第67-68页 |
5.3.2 Marching Cubes算法 | 第68-69页 |
5.4 三维图像的体积重建算法研究 | 第69-73页 |
5.4.1 光线投射法原理 | 第69-71页 |
5.4.2 体绘制中的关键技术 | 第71-72页 |
5.4.3 可视化算法比较 | 第72-73页 |
5.5 VTK实现血管树的重建 | 第73-79页 |
5.5.1 VTK的框架结构与运行机制 | 第73-75页 |
5.5.2 血管CAD系统实现 | 第75-76页 |
5.5.3 可视化的实现 | 第76-79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79-81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81-83页 |
6.1 总结 | 第81-82页 |
6.2 展望 | 第82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9页 |
致谢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