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失范及其对策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9-16页 |
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| 第9-11页 |
一、选题背景 | 第9页 |
二、选题意义 | 第9-11页 |
第二节 文献综述 | 第11-14页 |
一、本选题国内研究现状和趋势 | 第11-13页 |
二、本选题国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| 第13-14页 |
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第四节 本文创新点及不足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的相关理论阐释 | 第16-20页 |
第一节 乡镇公务员的定义和特点 | 第16-17页 |
一、乡镇公务员工作的繁杂性 | 第16页 |
二、乡镇公务员工作的直面性 | 第16-17页 |
三、乡镇公务员工作的实效性 | 第17页 |
第二节 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的内涵 | 第17-20页 |
一、行政道德的含义 | 第17-18页 |
二、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的内涵 | 第18-20页 |
第三章 当前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 | 第20-29页 |
第一节 部分乡镇公务员责任意识淡薄 | 第20-22页 |
第二节 部分乡镇公务员存在腐败现象 | 第22-24页 |
第三节 部分乡镇公务员存在浮夸和弄虚作假之风 | 第24-26页 |
第四节 部分乡镇公务员存在享乐和奢靡之风 | 第26-29页 |
第四章 当前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| 第29-38页 |
第一节 体制机制原因 | 第29-32页 |
一、行政体制改革进程的相对滞后 | 第29-30页 |
二、乡镇公务员行为缺乏相应的道德监督机制 | 第30页 |
三、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法制化、制度化建设相对迟缓 | 第30-32页 |
第二节 历史文化原因 | 第32-33页 |
一、小农经济的影响 | 第32页 |
二、封建“官本位”等传统观念的侵蚀 | 第32-33页 |
第三节 主体意识原因 | 第33-35页 |
一、部分乡镇公务员自身道德修养不足 | 第33-34页 |
二、部分乡镇公务员的“公仆”意识不强 | 第34-35页 |
第四节 经济原因 | 第35-38页 |
一、市场经济的负面性效应 | 第35-36页 |
二、对乡镇公务员的物质补偿不到位 | 第36-38页 |
第五章 当前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建设的对策分析 | 第38-47页 |
第一节 加快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法制化、制度化建设 | 第38-40页 |
一、加快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法制化建设 | 第38-39页 |
二、加快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制度化建设 | 第39-40页 |
第二节 健全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监督机制 | 第40-42页 |
一、加快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监督机构的建设 | 第40页 |
二、加强基层媒体的监督导向作用 | 第40-41页 |
三、突出农民群众监督作用 | 第41-42页 |
第三节 塑造与健全乡镇公务员的行政道德人格 | 第42-45页 |
一、提高乡镇公务员自身的行政道德人格修养 | 第42-43页 |
二、加强对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人格的教育与培训 | 第43-45页 |
第四节 加快构建乡镇公务员相对公平的待遇体系 | 第45-47页 |
结语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2页 |
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| 第52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