厨余垃圾水热处理制取有机肥的试验研究
| 致谢 | 第4-5页 |
| 摘要 | 第5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8页 |
| 目录 | 第9-11页 |
| 1 绪论 | 第11-24页 |
| 1.1 课题背景 | 第11-12页 |
| 1.2 厨余垃圾的特性和现状 | 第12-14页 |
| 1.2.1 厨余垃圾的产生 | 第12-13页 |
| 1.2.2 厨余垃圾的基本性质 | 第13-14页 |
| 1.3 厨余垃圾的处置技术 | 第14-20页 |
| 1.3.1 厨余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| 第15页 |
| 1.3.2 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处理 | 第15-19页 |
| 1.3.3 厨余垃圾的能源化处理 | 第19-20页 |
| 1.4 厨余垃圾的土地利用优势 | 第20-21页 |
| 1.5 厨余垃圾的水热制肥处理技术 | 第21-23页 |
| 1.6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23-24页 |
| 2 实验仪器和测定方法 | 第24-32页 |
| 2.1 水热试验仪器 | 第24-28页 |
| 2.1.1 水热试验台 | 第24-27页 |
| 2.1.2 重金属消解和测定仪器 | 第27页 |
| 2.1.3 离心和干燥仪器 | 第27-28页 |
| 2.1.4 其他设备 | 第28页 |
| 2.2 实验测定方法 | 第28-31页 |
| 2.2.1 水热产物测定方法 | 第28-30页 |
| 2.2.2 重金属不同形态的提取方法 | 第30-31页 |
| 2.3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| 3 厨余垃圾水热制肥的试验研究 | 第32-56页 |
| 3.1 引言 | 第32-33页 |
| 3.2 厨余垃圾水热处理的机理 | 第33-37页 |
| 3.2.1 堆肥过程中腐殖质的形成 | 第34-35页 |
| 3.2.2 水热过程中腐殖质的形成 | 第35-37页 |
| 3.3 实验材料和方案 | 第37-38页 |
| 3.4 实验结果和讨论 | 第38-54页 |
| 3.4.1 腐熟度评价 | 第38-42页 |
| 3.4.2 总养分变化 | 第42-46页 |
| 3.4.3 液相PH分析 | 第46页 |
| 3.4.4 红外光谱分析 | 第46-48页 |
| 3.4.5 无机弱酸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| 3.4.6 原生垃圾的水热实验验证 | 第50-52页 |
| 3.4.7 水热和堆肥技术的比较 | 第52-54页 |
| 3.5 本章小结 | 第54-56页 |
| 4 水热处理过程重金属和盐分的迁移特性 | 第56-64页 |
| 4.1 引言 | 第56-57页 |
| 4.2 水热过程中重金属的迁移特性 | 第57-61页 |
| 4.2.1 实验方案 | 第57页 |
| 4.2.2 实验结果和讨论 | 第57-61页 |
| 4.3 水热过程中盐分的迁移特性 | 第61-63页 |
| 4.3.1 实验方案 | 第61页 |
| 4.3.2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61-63页 |
| 4.4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| 5 全文总结及展望 | 第64-66页 |
| 5.1 主要工作及结论 | 第64-65页 |
| 5.2 本文的创新点 | 第65页 |
| 5.3 研究展望 | 第65-6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6-71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