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水利工程论文--治河工程与防洪工程论文--世界各国河流治理论文--中国论文

河流恢复模型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1章 绪论第9-19页
    1.1 问题的提出第9-12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河流恢复研究的发展状况第12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河流恢复研究的发展状况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河流恢复研究的发展状况第16-17页
    1.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-18页
    1.4 本章小结第18-19页
第2章 河流生态系统第19-31页
    2.1 前言第19-20页
    2.2 河流生态系统的构成第20-22页
    2.3 河流的生态功能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栖息地功能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通道作用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过滤和屏障作用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源汇作用第24-25页
    2.4 河流恢复的理论基础第25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河流分类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基于河流连续统概念(RCC)的河流结构和功能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河流四维模型第28-30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0-31页
第3章 河流恢复战略第31-43页
    3.1 河流恢复的概念第31-32页
    3.2 河流恢复的原则第32-35页
    3.3 河流恢复的尺度第35-37页
    3.4 河流恢复的目标第37-39页
    3.5 河流恢复的评估方法第39-42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42-43页
第4章 河流恢复概念性模型的建立第43-78页
    4.1 河流恢复的前提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43-44页
    4.2 河流恢复的概念性模型的建立第44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河流恢复的概念性模型的总体理念概述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河岸的生态恢复第45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缓冲带的生态恢复第57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堤防的生态设计第62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河流的几何形态第67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栖息地加强结构第70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7 其它第74-77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77-78页
第5章 浙江孝顺溪河流恢复实例第78-88页
    5.1 前言第78页
    5.2 浙江孝顺溪生态系统胁迫因子分析第78-79页
    5.3 恢复概念性模型第79-80页
    5.4 工程规划第80-81页
    5.5 工程设计第81-85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85-88页
总结与展望第88-90页
    总结第88页
    展望第88-90页
参考文献第90-93页
致谢第93页

论文共9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Ti-1023钛合金大规格棒材研制
下一篇:上转换材料复合TiO2/ZnO光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