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保险论文--中国保险业论文--各种类型保险论文

企业年金基金保值增值运作研究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1 引言第13-17页
    1.1 论题的提出第13-14页
    1.2 文献综述第14-16页
    1.3 论文创新之处与不足第16-17页
2 企业年金基金保值增值的理论基础第17-35页
    2.1 企业年金基金的含义及特征第17-18页
    2.2 企业年金基金筹资模式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各种类型基金制筹资模式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基金制下的企业年金基金筹资第19-20页
    2.3 企业年金基金运作模式第20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中国企业年金基金运作的模式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中国企业年金基金运作的参与主体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企业年金的具体运作流程第24-26页
    2.4 企业年金基金保值增值的含义及必要性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企业年金基金保值增值的含义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企业年金基金保值增值的必要性第27-29页
    2.5 企业年金基金保值增值的理论和原则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企业年金基金保值增值理论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企业年金基金保值增值原则第30-31页
    2.6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范围及工具选择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范围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品种第32-35页
3 企业年金基金保值增值运作的国际经验第35-57页
    3.1 国外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作方式第35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企业年金的管理方式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国外企业年金投资运作的对象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企业年金基金资产配置结构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各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作监管模式分析第41-48页
    3.2 年金保值增值运作的国际经验分析第48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投资工具的选择的国际经验策略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企业年金基金资产配置的影响因素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国外企业年金基金保值增值运作的实践经验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注重风险的分散第56-57页
4 企业年金基金保值增值运作的实证分析第57-67页
    4.1 中国企业年金基金的保值增值现状分析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中国企业年金基金历年来保值增值情况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中国的企业年金基金保值增值分析第60-61页
    4.2 中国企业年金的筹资管理模式和实践第61-64页
    4.3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绩效分析第64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绩效评估的概念和目的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国外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绩效评估实践经验第65-67页
5 企业年金基金保值增值的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第67-90页
    5.1 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策略的梳理第67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股票投资策略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债券投资策略第68-70页
    5.2 马科维茨(Markowitz)模型在企业年金基金资产配置中的运用第70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马科维茨(Markowitz)资产组合模型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马科维茨(Markowitz)模型在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组合中的运用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VaR方法对马科维茨(Markowitz)模型的改进第72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CVaR方法对马科维茨(Markowitz)模型的改进第74-75页
    5.3 企业年金基金保本增值模型第75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亏损本金概率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对企业年金基金组合投资的收益率区间估计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企业年金基金的资产组合投资决策模型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保本增值模型的不足第77-78页
    5.4 布莱克-利特曼(BLack-Litterman)模型在企业年金基金投资中的应用第78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对布莱克-利特曼(Black-Litterman)模型的改进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布莱克-利特曼(Black-Litterman)模型的理论描述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布莱克-利特曼模型在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运用第80-82页
    5.5 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在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中的运用第82-90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买入并持有策略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固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和固定组合策略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时间不变性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第85页
        5.5.4 使用选择权的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5.5 最优对冲构造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第86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5.6 久期对冲与贝塔对冲第88-90页
6 企业年金基金保值增值运作中的风险管理第90-105页
    6.1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中的风险因素第90-9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金融风险管理发展历程第90-9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作中面临的风险特征第92-93页
    6.2 企业年金基金保值增值中的市场风险管理第93-10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市场风险的分类第93-9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市场风险的各种具体管理方法第95-105页
7 企业年金基金保值增值运作的绩效评价第105-123页
    7.1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绩效评价第105-109页
        7.1.1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绩效评估遵循的原则和内容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   7.1.2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绩效评估的程序第106-108页
        7.1.3 企业年金绩效评价的目标第108-109页
    7.2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绩效评价指标第109-114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计算第109-110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风险调整后的投资绩效评估指标第110-114页
    7.3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绩效归因分析第114-123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投资业绩的细分方法第114-116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布里森(Brinson)投资业绩归因分析第116-117页
        7.3.3 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绩效归因分析的判定第117页
        7.3.4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业绩的可持续性第117-120页
        7.3.5 影响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绩效评估的因素第120-123页
8 提升企业年金基金保值增值运作水平的设想第123-138页
    8.1 完善企业年金基金保值增值运作的制度建设第123-128页
        8.1.1 从法律上完善对企业基金保值增值运作的保障第123-124页
        8.1.2 降低对投资品种的限制,强调资产配置与投资安全的匹配第124-125页
        8.1.3 确定中国企业年金应采用的税收优惠模式,以利于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作策略的制定第125-127页
        8.1.4 确定企业年金的合理的税收优惠幅度第127-128页
    8.2 实现监管机构监管能力的提升第128-134页
        8.2.1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第129-130页
        8.2.2 适时转变企业年金基金的监管以及投资决策模式第130-131页
        8.2.3 完善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监管体系第131-134页
    8.3 构建企业年金基金投资保值增值的配套环境第134-136页
        8.3.1 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第134-135页
        8.3.2 加快中介机构建设第135-136页
    8.4 引入公平竞争机制第136-138页
        8.4.1 坚持公平竞争机制第136页
        8.4.2 对公平竞争机制进行规范第136-138页
参考文献第138-143页
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第143-144页
后记第144页

论文共14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残酷戏剧与身体美学--阿尔托戏剧美学思想研究
下一篇:新型BODIPY氨基荧光衍生试剂合成及其色谱分析应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