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目录 | 第10-12页 |
第1章 前言 | 第12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重要性 | 第12-15页 |
1.1.1 流行病学概况 | 第12-13页 |
1.1.2 国内外健康教育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5-16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6页 |
1.3 研究假设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研究资料与方法 | 第17-23页 |
2.1 对象与方法 | 第17-18页 |
2.1.1 诊断标准 | 第17页 |
2.1.2 研究对象 | 第17-18页 |
2.1.3 研究工具 | 第18页 |
2.1.4 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2.2 抽样和分组方法 | 第18-19页 |
2.2.1 抽样方法 | 第18-19页 |
2.2.2 分组方法 | 第19页 |
2.3 干预措施 | 第19-20页 |
2.4 测量指标及测量工具 | 第20-21页 |
2.4.1 一般资料 | 第20页 |
2.4.2 患者健康行为量表 | 第20页 |
2.4.3 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各项代谢指标控制标准 | 第20-21页 |
2.5 资料收集方法 | 第21页 |
2.6 统计学方法 | 第21-22页 |
2.7 质量控制 | 第22页 |
2.7.1 健康教育过程质量控制方法 | 第22页 |
2.7.2 跟踪随访质量控制方法 | 第22页 |
2.7.3 数据输入质量控制方法 | 第22页 |
2.8 伦理方面的考虑 | 第22-23页 |
第3章 结果 | 第23-35页 |
3.1 研究对象 | 第23-27页 |
3.1.1 研究对象人数 | 第23页 |
3.1.2 一般信息资料比较 | 第23-25页 |
3.1.3 教育前两组研究对象主要代谢指标比较 | 第25-26页 |
3.1.4 教育前两组研究对象健康行为观察指标比较 | 第26-27页 |
3.2 教育前后两组研究对象自身观察指标的比较 | 第27-31页 |
3.2.1 对照组教育前后主要代谢观察指标比较 | 第27-28页 |
3.2.2 对照组教育前后健康行为观察指标比较 | 第28-29页 |
3.2.3 观察组教育前后主要代谢观察指标比较 | 第29-30页 |
3.2.4 观察组教育前后健康行为观察指标比较 | 第30-31页 |
3.3 教育后两组间研究对象观察指标的比较 | 第31-35页 |
3.3.1 教育后两组间主要代谢观察指标比较 | 第31-32页 |
3.3.2 教育后两组间健康行为观察指标比较 | 第32-33页 |
3.3.3 教育前后主要代谢观察指标差值的组间比较 | 第33-34页 |
3.3.4 教育前后健康行为观察指标差值的组间比较 | 第34-35页 |
第4章 讨论 | 第35-40页 |
4.1 研究对象可比性 | 第35页 |
4.2 个案强化教育对 2 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干预效果评价 | 第35-38页 |
4.2.1 个案强化教育对 2 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健康行为能力改变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4.2.2 个案强化教育对 2 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主要代谢指标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4.3 应用 PAD 终端教育管理软件系统进行持续强化随访的效果 | 第38页 |
4.4 建议 | 第38-40页 |
第5章 结论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6页 |
附录 | 第46-52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2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