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庄煤矿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| ·论文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| 第10-13页 |
| ·概述 | 第10-11页 |
| ·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依据及目的 | 第11-13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意义 | 第13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| ·地质环境承载力概念及研究发展现状 | 第13-16页 |
| ·煤炭开发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 | 第16-17页 |
| ·课题研究内容、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17-20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18-20页 |
|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| 第20-38页 |
| ·矿山基本情况 | 第20-22页 |
| ·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 | 第20-21页 |
| ·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| 第21-22页 |
| ·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| 第22-37页 |
| ·自然地理 | 第22-23页 |
| ·地形地貌 | 第23-24页 |
| ·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 | 第24-27页 |
| ·水文地质条件 | 第27-31页 |
| ·工程地质条件 | 第31-32页 |
| ·煤层地质特征 | 第32-34页 |
| ·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 | 第34-3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| 第3章 研究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其特征 | 第38-49页 |
| ·矿山地质灾害 | 第39-44页 |
| ·采煤沉陷现状调查 | 第39-41页 |
| ·地表沉陷分析 | 第41-44页 |
| ·水资源的影响与破坏 | 第44-46页 |
| ·地表水资源现状评估 | 第44-45页 |
| ·地下水情况 | 第45-46页 |
| ·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与破坏 | 第46-47页 |
| ·土地资源占用破坏 | 第47-48页 |
| ·地下采场 | 第47页 |
| ·固体废弃物堆放 | 第47-48页 |
| ·矿区工业广场、生活区 | 第4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| 第4章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| 第49-62页 |
| ·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| 第49-53页 |
| ·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| 第49-50页 |
| ·评价因子选取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| 第50-53页 |
| ·评价因子取值和分级 | 第53-61页 |
| ·评价因子取值 | 第53-58页 |
| ·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58-6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| 第5章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| 第62-71页 |
| ·评估范围 | 第62页 |
| ·评估范围确定的原则 | 第62页 |
| ·评估范围的确定 | 第62页 |
| ·评价数据标准化 | 第62-64页 |
| ·矿区地质环境承载力现状评价 | 第64-66页 |
| ·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 | 第64-65页 |
| ·地质环境压力评价 | 第65-66页 |
| ·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分区评价 | 第66-69页 |
| ·分区的原则与方法 | 第66-68页 |
| ·分区评述 | 第68-69页 |
| ·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分析 | 第69-7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| 第6章 矿山地质环境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| 第71-76页 |
| ·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| 第71-72页 |
| ·保护土地资源 | 第72页 |
| ·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 | 第72-73页 |
| ·加强环境污染防治 | 第73-74页 |
| ·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| 第74页 |
| ·走可持续发展道路,建设“绿色矿山” | 第74-7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5-76页 |
| 结论 | 第76-78页 |
| 致谢 | 第78-7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9-83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83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| 第83-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