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目录 | 第9-12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2页 |
·煤矿风机概述 | 第12-15页 |
·离心式通风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| 第12-15页 |
·轴流式通风机 | 第15页 |
·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5-17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6-17页 |
·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情况 | 第17-20页 |
·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情况 | 第17-19页 |
·PLC自动控制技术发展情况 | 第19-20页 |
·课题的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第2章 矿用通风机工作理论研究 | 第22-41页 |
·离心式通风机工作参数 | 第22-23页 |
·通风系统主要参数关系和风机房水柱计(压差计)示值含义 | 第23-29页 |
·抽出式通风 | 第24-25页 |
·压入式通风 | 第25页 |
·通风机的个体特性曲线 | 第25-27页 |
·无因次系数和类型特性曲线 | 第27-28页 |
·因次系数 | 第27页 |
·无因次系数 | 第27-28页 |
·比例定律与通用特性曲线 | 第28-29页 |
·比例定律 | 第28-29页 |
·通用特性曲线 | 第29页 |
·通风机工况点及经济运行 | 第29-33页 |
·工况点的确定方法 | 第29-31页 |
·通风机工况点的合理工作范围 | 第31页 |
·主要通风机工况点调节 | 第31-33页 |
·改变风阻特性曲线 | 第32页 |
·改变风机特性曲线 | 第32-33页 |
·通风机联合运转 | 第33-40页 |
·风机串联工作 | 第33-34页 |
·风压特性曲线不同风机串联工作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串联风机的等效特性曲线 | 第34-35页 |
·风压特性曲线相同风机串联工作 | 第35页 |
·风机与自然风压串联工作 | 第35-36页 |
·通风机并联工作 | 第36-39页 |
·集中并联 | 第36-38页 |
·对角并联工况分析 | 第38-39页 |
·并联与串联工作的比较 | 第39-4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3章 风机机组变频调速控制 | 第41-64页 |
·三相异步交流电动机工作原理 | 第41-42页 |
·三相异步交流电动机调速实现 | 第42-44页 |
·变频器原理与分类 | 第44-54页 |
·变频器原理 | 第44-49页 |
·变频器分类 | 第49-54页 |
·风机组适配变频器选择 | 第54-58页 |
·变频调速时机械负载特 | 第55-57页 |
·变频器容量选择 | 第57-58页 |
·变频器功能设置 | 第58-61页 |
·转矩提升功能 | 第58页 |
·频率设定相关功能 | 第58-59页 |
·防失速功能 | 第59-60页 |
·减少机械振动和降低冲击的功能 | 第60页 |
·自动节能功能 | 第60页 |
·保护功能 | 第60-61页 |
·通信功能 | 第61页 |
·其他功能 | 第61页 |
·风机组变频控制策略 | 第61-6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2-64页 |
第4章 煤矿通风机自动控制系统 | 第64-79页 |
·概述 | 第64-65页 |
·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功能 | 第65-78页 |
·通风自动监测及控制策略 | 第65-66页 |
·工作方式设选择与控制系统完成功能 | 第66-72页 |
·控制系统的实现 | 第72-74页 |
·系统参数显示与传输 | 第74-76页 |
·系统故障诊断与保护 | 第76-77页 |
·工业电视监控功能 | 第77-7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8-79页 |
第5章 自动控制系统结构组成 | 第79-85页 |
·地面监控设备和监控组态软件 | 第79页 |
·数据处理及控制部分 | 第79-80页 |
·信号检测、采集装置 | 第80-83页 |
·通讯接口及网络传输 | 第83-84页 |
·工业电视监控系统 | 第8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4-85页 |
结论 | 第85-87页 |
1 主要研究成果 | 第85页 |
2 后续工作的展望 | 第85-87页 |
致谢 | 第87-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8-91页 |
作者简介 | 第9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和发表的论文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