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缩略语 | 第10-11页 |
前言 | 第11-19页 |
研究现状、成果 | 第11-17页 |
研究目的、方法 | 第17-19页 |
一、不同全麻药物对体外循环患者围术期氧化应激的影响 | 第19-36页 |
1.1 对象和方法 | 第19-25页 |
1.1.1 病例选择与分组 | 第19页 |
1.1.2 材料与试剂 | 第19-21页 |
1.1.3 麻醉方法与体外循环 | 第21-22页 |
1.1.4 术中监测 | 第22页 |
1.1.5 数据及样本采集 | 第22页 |
1.1.6 样本采集、处理 | 第22页 |
1.1.7 样本检测 | 第22-25页 |
1.1.8 统计学处理 | 第25页 |
1.2 结果 | 第25-29页 |
1.2.1 3 组患者的基本情况 | 第25-26页 |
1.2.2 血流动力学情况比较 | 第26页 |
1.2.3 3 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| 第26-27页 |
1.2.4 血清SOD, CAT和GSH-Px活性比较 | 第27-29页 |
1.3 讨论 | 第29-35页 |
1.3.1 临床试验干扰因素的控制 | 第29页 |
1.3.2 体外循环与氧化应激 | 第29-32页 |
1.3.3 丙泊酚、七氟烷和依托咪酯的应用 | 第32-34页 |
1.3.4 结果分析 | 第34-35页 |
1.4 小结 | 第35-36页 |
二、电针刺干预对依托咪酯复合麻醉CPB患者围术期氧化应激的影响 | 第36-44页 |
2.1 对象和方法 | 第36-38页 |
2.1.1 病例选择与分组 | 第36页 |
2.1.2 主要药物与仪器 | 第36-37页 |
2.1.3 麻醉方法 | 第37页 |
2.1.4 术中监测与观察指标 | 第37-38页 |
2.1.5 统计学处理 | 第38页 |
2.2 结果 | 第38-39页 |
2.2.1 3 组患者的基本情况 | 第38页 |
2.2.2 3 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比较 | 第38页 |
2.2.3 3 组患者血清SOD, CAT和GSH-Px活性比较 | 第38-39页 |
2.3 讨论 | 第39-42页 |
2.3.1 电针刺与选穴 | 第39-40页 |
2.3.2 电针刺与氧化应激 | 第40-41页 |
2.3.3 电针刺与体外循环 | 第41-42页 |
2.3.4 临床干扰因素的控制 | 第42页 |
2.3.5 结果分析 | 第42页 |
2.4 小结 | 第42-44页 |
结论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53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53-54页 |
附录 | 第54-55页 |
综述麻醉药物与氧化应激的研究进展 | 第55-69页 |
综述参考文献 | 第64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
个人简历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