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市政工程论文--城市集中供热论文

基于环境影响的区域热源结构优化分析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10-19页
    1.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区域供热与城镇化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区域热源与环境第11-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文献的分析和问题的提出第16-17页
    1.3 主要研究内容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主要研究内容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技术路线第18-19页
第2章 热源环境效益及污染物评价体系第19-28页
    2.1 区域热源的基本方式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热电联产供热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区域锅炉房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热泵供热系统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分散燃气锅炉供热第20-21页
    2.2 区域供热热源环境效益分析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热源环境效益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热电联产的环境效益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燃气热源的环境效益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热源方案的规划考虑第24页
    2.3 热源污染物评价体系的建立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人口加权浓度指标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空气污染指数API第26-27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7-28页
第3章 AERMOD大气污染物浓度计算第28-41页
    3.1 AERMOD概述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AERMOD的开发与优势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AERMOD的基本数学模型第29-31页
    3.2 AERMOD的数据输入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AERMOD的气象数据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AERMOD的地形输入第32-33页
    3.3 AERMOD的模型计算第33页
    3.4 AERMOD污染源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第33-36页
    3.5 假定区域供热方案模拟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热源方案设定和资料收集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SO_2落地浓度模拟分布结果第37-39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39-41页
第4章 区域供热大气污染物模拟第41-55页
    4.1 研究区域的数据输入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自然信息收集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热源信息收集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数据处理输入第43-45页
    4.2 区域污染物扩散分布现状第45-46页
    4.3 变调峰锅炉房负荷比的方案模拟第46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SO_2空间落地浓度模拟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NO_2空间落地浓度模拟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TSP扩散浓度模拟第50-51页
    4.4 使用燃气锅炉调峰的方案模拟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SO_2、NO_2落地浓度模拟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TSP扩散浓度模拟第53-54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54-55页
第5章 模拟结果分析第55-67页
    5.1 变调峰锅炉房负荷比的方案分析第55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SO_2的人口浓度扩散模拟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NO_2空间人口浓度扩散模拟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TSP人口空间浓度分析第59页
    5.2 使用燃气锅炉调峰的方案分析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SO_2、NO_2人口空间扩散浓度分析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TSP人口空间扩散浓度分析第60-61页
    5.3 各方案空气污染指数API值分析第61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修改锅炉房负荷比API值分析第61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燃气锅炉调峰API值变化分析第64-65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65-67页
结论第67-69页
参考文献第69-73页
附录第73-75页
    附录A 各热源方案污染物落地浓度统计表第73-74页
    附录B 各热源方案污染物API值统计表第74-75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第75-77页
致谢第77页

论文共7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车站地下交通联系隧道通风计算方法研究
下一篇:城市集中供热系统柔性及评价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