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心理学论文--发展心理学(人类心理学)论文--青少年心理学论文

自我成长团体辅导对大一新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页
1 前言第10-11页
2 文献综述第11-19页
    2.1 自我的研究综述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自我的概念及含义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自我的作用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自我的相关研究第12-14页
    2.2 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自我效能感的含义及作用机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接纳水平、焦虑的关系第16页
    2.3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第16页
    2.4 问题的提出第16-17页
    2.5 研究意义第17-19页
3 研究设计第19-24页
    3.1 研究目的第19页
    3.2 研究假设第19页
    3.3 研究对象第19页
    3.4 实验设计第19-20页
    3.5 测量工具第20页
    3.6 设计方案的理论架构第20-21页
    3.7 团体辅导方案设计第21-23页
    3.8 研究程序第23-24页
4 研究结果第24-29页
    4.1 实验组对照组在一般自我效能感、自我接纳问卷和焦虑问卷上的比较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差异比较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实验组对照组后测差异比较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实验组前后测差异比较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对照组前后测差异比较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实验结果的获得分数比较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6 实验结果的回归分析第26-27页
    4.2 团体成员的自我评估第27页
    4.3 领导者的评估第27-29页
5 总讨论第29-34页
    5.1 自我成长团体对大一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干预效果讨论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结果讨论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实验组前后测结果和对照组前后测结果讨论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实验组对照组一般自我效能感获得分数差异比较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实验组对照组自我接纳水平获得分数差异比较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实验组对照组焦虑水平获得分数差异比较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6 研究结果整体分析第31页
    5.2 自我成长团体对大一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机制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针对学生自我成长的活动设计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团体的氛围第31-32页
    5.3 研究不足和展望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本研究的不足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对本研究的展望第32-34页
6 结论第34-35页
7 参考文献第35-38页
附录第38-45页
    附录一:团体招募书第38-39页
    附录二:问卷第39-42页
    附录三:团体契约书第42-43页
    附录四:团辅活动中用到的资料第43-45页
致谢第45页

论文共4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专利时效性和PageRank算法的企业技术影响力评价研究
下一篇:机构投资者、内部控制与企业非效率投资关系研究